第四十一章 玉堂春讨贼 (推荐不能少,收藏不嫌多,支持全欢迎。)[第1页/共3页]
「反了,好你个唐伯虎,活腻了,洒家就成全你。」
大儒亲身访问,直称后生可畏,今后必是国度栋梁。
虽没看过玉堂春全本,但听柔福帝姬唱了十数次的苏三起解,就没听到里头有甚么背逆之言。
今相李纲劝陈东见好就收,若非保全大局,陈东早已拼着一死也要谏惩朱勔。
古来圣眷太隆的臣子均会遭人忌,朝中那些素位尸餐,干吃皇粮,不会分君忧的大臣,不思检验,却把锋芒指向朱勔,说方腊反叛都是朱勔所引发,逼官家开除朱勔。
洪廷甫跪在地上呈上玉堂春,告密唐寅著书歪曲君上,图谋不轨,大逆不道。
重重将书往地上摔。
除恶必尽,陈东轮作梦都想着如何正法最后、最大的一贼,完成除贼的伟业,名列汗青当中。
逼得慎宗退位,恕宗登大宝,汴京人丁耳相传,陈东为文比如孔子着春秋,一言出而乱臣贼子惧,不必舍得一身剐,一支笔就能将天子拉上马。
密函星夜兼程北上时,太门生陈东怀中揣着一本玉堂春,手里握着一封长达万言的讨贼文,以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懦夫一去兮不复返的情怀,走在熙攘的御街上。
竟还勾引柔福帝姬听捞什子的苏三起解,公开在帝姬面前诽谤官家圣誉,搧动江宁民气,诛唐寅九族都嫌轻了。
在唐寅的眼中,玉堂春是苏3、王景隆缠绵悱恻的情恋见证,洛阳纸贵,一书难求,骗得无数痴后代的眼泪,扬了是唐伯虎的文名。
洪廷甫义愤填胸地控告唐寅的罪过。
说甚么朱勔误国,不杀无以布衣气,实在是冲着官家来。
现在就连唐寅这类不入流的小角色,都能著书指着官家鼻子痛骂,纲常安在?君威安在?
蒋杰记得官家当时气坏了龙体,直说对不起朱勔,还说满朝文武唯有朱勔一人真忠于君。
当着城墙上拉弓持戟的禁军,陈东高举讨贼文,吶喊:「不除朱贼,誓不返。」
「说得好,最可爱的莫过于朱勔。」
在御廊做买卖的小贩,高朋满座,欲一座而不成得的樊楼,只要陈东走入帮衬,不管几文钱的馄饨、汤饼,或是金贵的熊掌、鹿筋,就没有陈东吃不到,要付钱的菜肴。
金兵雄师压境,文官不顾朝廷安危,大搞党争,武将不奋勇杀敌,拥兵自重,还要逼官家下罪己诏退位,不但如此,又调拨那些不明事理的太门生讨伐六贼,朱勔更被点名诛杀。
任老友说得天花乱坠,把唐寅和玉堂春夸上了天,苏三起解如何凄婉动听,新曲如同天籁,陈东只是笑而不语,在家国兴亡之前,戋戋话本不敷挂齿。
陈东瞥见的是民气向背,可用的喧天民气。
陈东站定,转头,气定意壮地对世人说:「本日若不能肃除朱勔这个恶贼,陈某无颜见天下人。」
瞥见是柔福帝姬整天抱动手里的话本,蒋杰公开笑了笑,而唐寅就是个空有文采,却不思进取,成日流连在青楼楚馆,与人争风妒忌,只会对老鸨耍嘴皮子的狂生。
陈东取出怀里的玉堂春,将讨贼文覆于其上,以指紧扣,表白此举并非为了一人之私,是代玉堂春、代千万民气讨贼。
终究王黼、童贯遭斩,李彦、梁师成赐死,老贼蔡京于放逐途中病故。
一早,沐浴换衣,换上前次告密六贼的旧袍子,吃了个饱,豪气抖擞地走削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