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朝堂之上[第1页/共2页]
秋鸿远一家算是与本家走的比较靠近的,是以自小便见惯了大户人家的糊口,何况父亲也曾官任正四品鸿胪寺少卿,虽不是甚么首要职务,但比起浅显人,秋鸿远的生长环境自是优胜很多,见地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孩所能对比。但仿佛上天不肯意秋鸿远生长的过于顺利,也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名言,秋鸿远十六岁时家父病逝,顶梁柱轰然倾圮,家中乱作一团,府中的姨娘们成日里哭哭啼啼,搅得家中不得安宁。
但此次高昌内哄明显是有人蓄意挑起,可东旭王朝派去的密探事前却未获得涓滴风声,这让东旭王朝当今圣上承佑天子有所警悟,而当时派四皇子去帮忙高昌国平叛只是为了表白态度,却忽视了四皇子长年在外带兵构成的杀伐果断的脾气,乃至于将叛军全数屠尽,固然人未几,只要一万人,可全部高昌国也不过才稀有十万人,具有战役力的就更加少了,四皇子这一杀搞得承佑帝都没法卖这小我情,但杀的毕竟是叛军,又不能是以非难四皇子,只得怒斥两句作罢。
承佑天子本名司马景,三十岁担当皇位,取承天庇佑之意定年号为承佑,现在在位已有二十余年,承佑帝继位之初勤政务实,推行了很多政策均得利于民,可跟着年事增加承佑帝的风格悄悄窜改,不再像当年那般判定,凡是以仁义为先,试图在百姓心目中建立一个宽宏仁义的形象,凡是儒学大师均获准进入翰林院,由天子钦赐成为翰林供奉,虽无实权但这份光荣却足以令天放学子瞻仰。可这老天子行事非常奇特,不但崇尚儒学,还崇尚玄门,为此还专门在宫中腾出一个三清宫来扶养太上老君,又养了一多量羽士在宫中,整天与天子传授玄门真义。
东旭王朝建国后高祖天子为制止后代子孙怠于朝政,便定下每五日一朝的端方,本日便是上朝之日,早朝本来定于寅时,厥后承佑帝服从羽士关于寅时应安眠的摄生之道,将早朝时候推至辰时初刻,如许一来,臣子们只需求在卯时三刻达到朝房调集便可,比之前晚了整整一个时候,能多睡一个时候天然是好的,不必摸黑起床,特别是在夏季分开暖和的被窝真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是以,天子此令一出,虽是有违祖制,却也是大家附和,就连一贯呆板保守的礼部都无人出声反对,可见天子此举大得民气,贪睡亦是人之赋性。
有一部分长于揣摩上意的臣子颠末阐发,得出的结论便是这是天子的制衡之术,不想让某一学派生长的过于强大影响到本身对国度的统治,天下的风向向来都是因天子的爱好而窜改,是以才特地表示出既崇尚儒学又崇尚玄门,好让儒学与玄门两相制衡,有此结论后,大师又公开里对天子好生崇拜了一番。
四月的都城,没有了夏季的酷寒,夏季的盛暑亦未到来,恰是最舒畅的时节。卯时刚至,天涯一缕光芒才方才透出去,数顶肩舆已从各个重臣府邸抬出,向皇宫外飞奔而去,轿夫们各个健步如飞,但相互间共同的却天衣无缝,肩舆抬的颇是稳妥。
秋鸿远倒也争气,在承佑四年的春闱中高中状元,那一年他才刚到二十,因有如许一段人生经历,秋鸿远的心志便比普通人要刚毅很多,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能考得状元自是非常聪明,而他亦非常会做人,办事非常油滑,既不获咎别人却又能死守本身的原则。年前,原吏部尚书告老回籍,秋鸿远因才气出众接任此职,成为六部中最年青的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