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楚州异兆[第1页/共5页]
停了一下,张筠看了看裴旻的神采,这才又摸索着说道:“如果裴少师心中另有疑虑,也无妨称病一旬。”
张筠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小天子的轻视,“裴少师,朝廷高低恐怕只要你当他是天子,朝廷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上千名官员大臣,有谁至心去推戴一个两岁的孩子做天子?他能挽救大唐危亡?他能带领百官实现复兴?裴少师,我劝你还是实际点吧!我们只要能极力保住他一条小命,已经是尽到为人臣之道了。”
这名贩子大声道:“我们大唐边境何止万里,东起大海,西到阿姆河,南到麻六甲海峡,北到渤海国......”
“这.....”裴旻有点被问得哑口无言。
隋朝大将贺若弼和韩擒虎攻破陈朝后,张丽华和陈后主同时被俘,但这十三件珍宝却不知所踪,事隔一百余年,竟然呈现在楚州尼姑庵的井中,众大臣都推断,楚州离陈朝都城金陵不远,这定是宫女或者其他嫔妃趁城破时偷了此宝贝,躲入定慧庵为尼,宝玉便留在了庵中,事隔百年后的明天,它终究面世了。
“裴少师,既然楚州已出宝玉,那就是天意,我但愿我们政事堂能够操纵这件瑞兆停止大力鼓吹,让天下士民都明白,赵王殿下即位乃是天意!”
马车驶进了崇仁坊,在裴旻府门前停了下来,张筠下了马车,早有裴府家人去禀报了,裴旻迎了出来。
张筠又道:“裴少师,请恕我直言,如果没有赵王殿下撑起这个大唐,大唐早已四分五裂,安禄山也早已杀入关中称帝,胡人饮马中原,汉人生灵涂炭,你我也早成为黄土中一具枯骨,或者卑躬于安禄山膝下,我们另有甚么政事堂参议军国大事吗?裴少帅,不知你想过没有,一国不能无君,这是天道,可大唐无君久矣,为甚么又能运转顺畅呢?那是因为赵王殿下早已担当起了君王的之责,不是吗?他已经是究竟上天子陛下,只不过没有圣上的名分罢了,我们明天要做的事,就是给他名正言顺。”
“哎!裴少师在羞惭我呢!”张筠苦笑一声,又体贴对他道:“裴少师身材不适,就不要出门了。”
“为甚么?”张筠有些惊诧,“裴少帅,莫非你不支撑殿下即位吗?”
“阿谁两岁的小屁孩么?哼!传闻还尿床。”
士子们的大游行引来了万人空巷,近百万长安的公众夹道欢迎,热烈鼓掌,为年青的学子们喝采,乃至越来越多的大唐士民也被士子们的热忱传染,插手到游行步队中来。
张筠也有点不喜好裴旻的墨客意气,实在他也但愿李庆安能持续保持政事堂现在的权力,在这一点上他和裴旻的初志是一样,但他们的做事气势分歧,裴旻比较墨客意气,方向于先签订君臣和谈,用和谈来束缚李庆安将来的皇权,而张筠则比较实际,他以为他们和李庆安没有构和的余地,只能在今后再渐渐规劝李庆安。
当天早晨,沈太后从大明宫内收回了旨意:‘天降瑞兆,民意沸腾,千官所向,局势已趋,哀产业顺服民意官心,大唐当重立新君,现着令政事堂重选新君,百官公推,新君既定,幼皇当正式退位。’
这就是张筠的策划了,他是大唐的文坛魁首,国子监祭酒韩择木是他所保举,他能够策动大唐的文人来为李庆安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