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局 摘抄 ,供参考[第1页/共4页]
凿圆池为海,跨海为二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飞华,横度之四百尺有奇,纵数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动数千,嘉花名木,类聚辨别,幽胜仿佛天生,西抵丽泽,不类尘境。初,蔡京命童贯、杨戬、贾详、蓝从熙、多么分任宫役,五人者因各为轨制,不务因循,故号“延福五位”。东西配大内,南北稍劣。其东直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法,所谓晨晖、丽泽者也,而晨晖门出入最多。厥后又跨旧城构筑,号“延福第六位”。跨城以外浚壕,深者水三尺,东景龙门桥,西天波门桥,二桥之下叠石为固,引舟相通,而桥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觉也,名曰景龙江。厥后又辟之,东过景龙门至封丘门。景龙江北有龙德宫。
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嘉福宋初曰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庆殿旧名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曰乾元,承平兴国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
阁东西有嘉德、延康二殿,前有景辉门。
显谟阁,元符元年建,藏神宗御集,建中靖国元年,改曰熙明,寻复古。
庆神运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勔缘此授节度使。大略群阉兴筑不肯已。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数有讨厌语,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福宁殿即延庆,明道元年改。
迩英阁,在崇政殿西南,盖侍臣讲读之所也,与延义同,景祐三年赐名。
延福宫北有广圣宫,天圣二年建,名长宁,景祐二年改。内有太清、玉清、冲和、集福、会祥五殿,建流杯殿于后苑。明道元年八月,修文德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延庆、崇徽、天和、承明八殿,命宰相吕夷简为修茸大内使,枢密副使杨崇勋副之,发京东西、河北、淮南、江东西路工匠给役,内出乘舆物,左藏库易缗钱二十万助其费,以故改诸殿名。
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式(摘抄)
次西有皇仪殿开宝四年,赐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旧名广政,开宝三年曰大明,淳化间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旧名玉华,后改琼华,熙宁初改今名。东有升平楼旧名紫云,明道元年改。宫中观宴之所也。
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符乾德六年赐名,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祥符”二字而增茸之。
南三门:中曰乾元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承平兴国三年改丹凤,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旧名宽仁、神兽,开宝三年改今名。熙宁十年,又改东华门北曰謻门。
承极殿,元丰三年建。
宫后有崇政殿旧名简贤讲武,承平兴国二年改今名。熙宁间,改北横门曰通极。阅事之所也。
后苑东门曰宁阳,即宣和门,明道元年改。苑内有崇圣殿、太清楼,其西又有宜圣、化成、即玉宸殿,明道元年改。金华、西凉、清心等殿,翔鸾、仪凤二阁,华景、翠芳、瑶津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