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初汴梁皇宫格局 摘抄 ,供参考[第1页/共4页]
隆儒殿,迩英阁后小殿,皇祐三年始赐名。
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东、西门曰左、右太和,宋初曰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改今名。
延福宫有穆清殿,延庆殿北有柔仪殿,初有殿知名,章献太后名曰崇徽,明道元年改宝慈,景祐二年改今名。崇徽殿北有钦明殿。旧名天和,明道元年窜改文,又改清居,治平三年改今名。
又有慈德殿,杨太后所居,景祐元年赐名。
阁东西有嘉德、延康二殿,前有景辉门。
显谟阁,元符元年建,藏神宗御集,建中靖国元年,改曰熙明,寻复古。
后苑东门曰宁阳,即宣和门,明道元年改。苑内有崇圣殿、太清楼,其西又有宜圣、化成、即玉宸殿,明道元年改。金华、西凉、清心等殿,翔鸾、仪凤二阁,华景、翠芳、瑶津三亭。
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嘉福宋初曰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庆殿旧名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曰乾元,承平兴国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
庆寿宫,保慈宫,熙宁二年建。
西有垂拱殿旧名长春,明道元年改。常日视朝之所也。
西华门内一门曰右承天。左承天门内道北门曰宣祐旧名光天,大中祥符八年改大宁,明道元年改今名。
南三门:中曰乾元宋初依梁、晋之旧,名曰明德,承平兴国三年改丹凤,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旧名宽仁、神兽,开宝三年改今名。熙宁十年,又改东华门北曰謻门。
万竿,引流其下。宫之右为佐二阁,曰宴春,广十有二丈,舞台四列,山亭三峙。
安福、观文、旧名集圣,明道二年改肃仪,庆历八年改今名。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堂旧名清净,明道元年改。
东西有门曰左、右昭庆。观文殿西门曰延真,其东真君殿曰积庆,前建感真阁。又有龙图阁,下有资政、崇和、宣德、述古殿。天章中间有群玉、蕊珠二殿,后有宝文阁,即寿昌阁,庆历元年改。
玉虚殿,元符初建。玉华阁,大观初建,在宣和殿后。亲蚕宫,政和元年建。
观稼殿,在后苑,观种稻,景祐二年景立。
福宁殿即延庆,明道元年改。
庆神运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勔缘此授节度使。大略群阉兴筑不肯已。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数有讨厌语,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绚丽矣。雍熙三年,欲广宫城,诏殿前批示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住民多不欲徙,遂罢。宫城周回五里。
崇庆、隆祐二宫,元祐元年建。睿成宫,神宗所居东宫,绍圣二年赐名。
迩英阁,在崇政殿西南,盖侍臣讲读之所也,与延义同,景祐三年赐名。
延春阁。旧名万春,宝元元年改。
宣和殿,在睿思殿后,绍圣二年四月殿成,其东侧别有小殿曰凝芳,其西曰琼芳,前曰重熙,后曰环碧。元符三年废,崇宁初复作,大观三年,徽宗制记刻石,实蔡京为之。圣瑞宫,皇太妃所居,因以名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