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天工开物 > 第18章 珠玉

第18章 珠玉[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凡珠玉、金银,胎性相反。金银受日精,必沉埋深土结成。珠玉、宝石受月华,不受土寸袒护。宝石在井上透碧空,珠在重渊,玉在峻滩,但受空明、水色盖上。珠有螺城,螺母居中,龙神保护,人不敢犯。数应出世用者,螺母推出人取。玉初孕处,亦不成得。玉神推徙入河,然后恣取,与珠宫同神异云。

白玉河道向东南,绿玉河道向西北。亦力把力地,其地驰名誉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夷中不贵此物,更流数百里,途远莫货,则弃而不消。)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颠末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丁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栗死。

时人捏造者,唯虎魄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虎魄磨之有浆。)至引灯草,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也。自来《本草》陋妄,删去毋使灾木。

凡珠生止有此数,采纳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化也。(我朝弘治中,一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中,一采止得三千两,不偿所费。)

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动手。俟其夏月水涨,璞随湍流徙,或百里,或二三百里,取之河中。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于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聚处,其月色倍敞亮。凡璞随水流,仍错混乱石浅流当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

别的惟西洋琐里有异玉,平时红色,晴日下看映出红色。阴雨时又为青色,此可谓之玉妖,尚方有之。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其他虽有载志,闻见则未经也。凡玉由彼地缠头回,(其俗人首一岁裹布一层,老则痴肥之甚,故名缠头回子。其国王亦谨不见发。问其故,则云见发则岁凶荒,好笑之甚。)或溯河舟,或驾橐驼,经庄浪入嘉峪,而至于甘州与肃州。中国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东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低订价,而后琢之。(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珍宝。其云蛇蝮、龙颔、鲛皮有珠者,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三代之前,淮扬亦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珠”,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杨村直沽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炼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以后,别施精美工夫,得镔铁刀者,则为利器也。(镔铁亦出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剖之乃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