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师道(正一教)简介[第3页/共3页]
中治八品昌利治、隶上治、涌泉治、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
清朝、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步式微。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师张晓初在上海筹建正一派的天下性教会构造”中华民国玄门总会”,仅建立了上海分会。
陆修静出身于江南士族王谢吴郡陆氏,他对玄门生长有侧严峻进献。为了将当时的道经去伪存真,加以清算,他到处搜访道经曾经”南诣衡湘,九,西至峨眉、青城”,萍踪遍及半其中国。他清算了《灵宝经》,编写了《灵宝经目》。在编写后者时,将《灵宝经》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厥后的《道藏》就是在此根本上生长构成的。陆修静制定完美了玄门戒律和斋醮典礼,清算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定。颠末陆修静在斋仪方面的同1、标准和编订事情今后,天师道从情势到内容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分和健全。先人称他的天师道为南天师道,以此和寇谦之的北天师道相对。
汉中郡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
五斗米道以”治”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魁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玄门众,构造相称周到。它的宗教活动与承平道近似,但也有本身的特性。如新入道的信徒名”鬼卒”,成为骨干后,由他统领一众新教徒,则升为”祭酒”,祭酒还卖力在要门路口设立”义舍”,为过往行人筹办食品。祭酒讲授《老子》的记录名为《老子想尔注》。书中主张信徒尽力修道,”各安其位”,以达到”治国令承平”的抱负;要请教徒遵循”忠孝城信、积德积善”的道诫,”奉道诫,积善胜利,积精成神,神成仙寿”。
明太祖朱元璋赐第42代正一天师张普通”真人”。并下诏让正一天师世代掌管天下玄门。自此,至第52代张应京,除第50代张国祥,代代天师都被封为大真人。张宇初曾以天下玄门首级的身份,写下《道门十规》一卷,阐述了玄门派流、宫观修整等题目。
越巂郡蒙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