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金山卫指挥使[第1页/共2页]
不过一个三品批示使,还震惊不了内阁学士们的神经。
到了宫中,法度就好办了。
这年初下个圣旨可没那么轻易,如果天子的中旨,天然不消那么费事,只需拟好圣旨盖上大印便可,但任命正三名的卫所批示使,必必要颠末兵部、吏部等衙门,还要承送内阁去签批,手续不是普通的费事,若遵循普通法度走,没十天半个月别想下来。
“这……”
“竖子安敢妄言,这是说朕没有视人之明吗?”
王承恩如何不体味天子的设法,说这话只不过是撤销陛下心中的那点打动,看到崇祯帝踌躇,立马就道:“金山卫批示使颜刚大哥上书请辞,陛下何不以官职许之。且金山卫批示使乃正三品之职,又远在松江,不消与朝臣排挤,想必那李川定会欣然受之。”
崇祯帝压住火,问了很多,大到江南民生近况,小到贩夫走狗对朝廷的观点,李川都照实禀报,把民气说个通透,成果就是,崇祯帝的脸黑成了锅底。
王承恩道:“皇上,替已经让人摸索过了,那李川并不肯意退隐为官,更痛斥朝中诸公为猪狗之辈,不肯与诸公为伍,只愿大明永享太明,做个安乐大族翁。”
大明的内阁很牛笔,不是普通的牛笔。
固然崇祯帝即位以来杀了很多人,此中不乏一品大员,但若任命的官员权柄不低,并且不得内阁欢乐,乃至于内阁的大学士有怨,就算崇祯帝会杀人,内阁也一样敢批归去。
王承恩领了旨,立即亲身去办。
“那应当不假!”
王承恩又道:“皇上,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可速命李川回江阴,将赋税解来京师。”
王承恩迟疑道:“老奴也不知真假,只知朝中大臣及权贵勋戚家中皆有人经商。”
崇祯帝忍无可忍,黑着脸暴喝了一声。
王承恩不敢插话,只能保持沉默。
给个官当没题目,哪怕是二品大官也能够考虑。
王承恩无法,只得硬着头皮道:“老奴感觉李川所言固然有失过火,但也不无事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想百姓守份守己,起首就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老奴感觉很有事理,苍糊口不下去,走投无路之下甚么事都无能的出来。”
崇祯帝摆摆手,神采又规复常态,问起了江南之事。
李川忙领旨谢恩,退了出去,由小寺人领着出宫。
言下之意虽没说出来,王承恩却也体味到了。
崇祯帝神采更阴了,又变的杀气腾腾了:“真是朕的好臣子啊,国事如此艰巨,朕想征点商税觉得国用,就有人说朕这是在与民争利,还逼着朕将商税降到六十税一,豪情这个民指的就是朕的这些臣子,而非百姓,如此不为国事者,朕要之何用。”
李川谨慎打量,见天子固然一脸怒容,却并无杀机,当时就大着胆量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失实,只想让皇上晓得大明现在的实际状况,从而做出精确的定夺,不想跟朝中那些大臣一样欺上瞒下装点承平,那样于国有利,请皇上明见。”
重用一个商贾没甚么,但若用的太重了天子的脸面也欠都雅。
可赈灾期近,就等着李川的米粮拯救。
王承恩见陛下表情不错,就道:“陛下何不赐个爵位以安其心?”
再加上大寺人王承恩亲身出面,申明天子已下了决计,内阁学士们都是人精,也不想再惹得天子生机,就痛快的批了,法度很快到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