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卖行(第四更!)[第2页/共3页]
“比如我本来有一百箱茶叶,代价六百四十贯,我的茶叶卖拍出去了。而我想要买牛,但成果没有这么多牛,或者牛已经卖掉了,我手里最后拿着六百四十贯庄票,如何办?”
“我要二十匹!”一名汉商出价。
“是啊。”
拍卖持续停止着,不时有人出价,也偶尔有多人出价。
张超喊到四千的时候,又有人出价了,要十箱。此次没人跟他争,他以四千的代价拿到十箱,让他对劲不凡。
当然,贩子们能够挑选插手张超的买卖拍卖,也能够不挑选插手。不挑选插手,就没法参与拍卖了,他们天然也就不消承担能够买不到好货,只能扫尾的风险。
....
那人付了庄票,又回到本身的位置。这是个大贩子,能一口气拿出六百四十贯庄票,证明他存在张超那的货色起码代价六百四十贯。
“可我们开票是按每样东西的根基价,但拍卖代价却有高有低啊!”
按张超的这个买卖所形式,是先拿货估钱,然后开庄票,最后拿庄票去买本身要的货,终究本身的货卖掉后,把庄票又还给张超,这是一个循环。
“第一批商品,茶砖。每片茶砖一斤,一箱共有十六片。现在我们一共有五百箱,共八千片茶砖。最高价每片五千钱,我每次喊价减五十文,成心者出价。”
张超的拍卖不但是往高竞价,对有些商品也采取往低喊价的竞价形式,乃至偶然干脆是异化形式。
五百箱茶叶,终究全数拍卖光了。
“四千一片,有没有人也要出价?”
马周拿着算盘啪啪啪一打,很快得出了一个均匀价。
“是啊,这个代价,忽高忽低的,谁也说不准是甚么价,归正看各自的脱手机会,运气好的三千九百文也拍到了,而有的人却用四千五的代价拍下,另有的四千。”
这是一个题目。
颠末之前拍卖茶叶的经历,很多贩子也学聪明了,晓得并不是越到前面越便宜,相反越到前面反而合作更狠恶,常常会叫出更高价。
“比起我们一个个的跟那些番商卖快多了,还免得同业相互拆台贬价呢。”
“嗯,还能多收点关税、商税呢!”
茶叶卖完,然后卖马。
“五千五,十箱全要了!”一个吐蕃贩子红着眼。
庄票转一圈,最后是要全数收回的。
“这个我们会与阿谁卖牛的贩子提早谈好,他需求甚么买卖,我们会另构造货色,到时你把手里的庄票给我们,我们把牛给你,至于那牛商,购牛的商品由我们给他。”
孙伏伽还是有些听不明白,感受太绕了。
“四千一片三次,好,四千钱一片,十箱一百六十片,成交!”张超一锤敲在面前临时打制的那张桌子上。
“三千八百文,我也要一百箱。”
“四千钱一片,我要十箱。”
“遵循普通环境来讲,如果你有六百四十贯庄票没花出去,那么定然会有六百四十贯的货色没有卖掉的。如果呈现了这类环境,也没有干系的。”马周是对张超的这个买卖形式比较体味的人。
是以,并不是说越到前面,越便宜。
“做买卖老是有风险的,不是吗?”
“请那边交钱!”
“我有一个迷惑,如许竞拍,大师都用庄票付钱。可那些最后甚么也没拍到的人如何办?他们的货被拍卖掉了,本身却没拍到货?”孙伏伽问出了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