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卷 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页/共3页]
司马召严嘲笑出声,说道:“李大人代河东上疏,请银赈灾,只是不知这八十万两的赈灾银子是如何定下来的,如果是遵循河东的传报而定,李大人犯有不察之过,如果是李大人私行而定,那么,李大人恐怕摆脱不掉借赈灾之名做中饱私囊之实的怀疑吧?!”
上官元吉发起,在参政堂和军政堂的上面设立一个总参事,品级为从一品,可由川国的右相司马召严担负。由这位川国的文官之首来支撑唐寅一向看重的参政堂和军政堂,即能让这两个机构阐扬出更大的服从,引发更多的正视,又能让川人大臣具有必然的实权,平复川民气中的不满,可谓是分身其美之策。
邱真苦笑,遵循大王所说,目前三百万的总兵力减少一半,那就是一百五十万,而此中玉军和川军又起码得占用五个军团,也就是说留给风军的名额只要十个军团。
对这些主动请辞的大臣,唐寅都赐与了重赏,赐金赐银、赐宅赐地,保障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繁华繁华。
“大王……”邱真急了,又是裁军又是撤番号,这让他如何向各军的统帅交代?
李佑身子一颤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唐寅连连叩首,急声说道:“大王,微臣冤枉,司马大人血口喷人,微臣冤枉啊!”
唐寅此次对朝廷的调剂可花了很多的心机。在他明示或表示之下,很多风人大臣都交出辞呈,向唐寅提出告老回籍。
通过此次的调剂,极大限度的减缓了风人和川人之间的冲突,虽说风人还是占有着主导职位,但川人的职位也获得了大副的晋升。
不等唐寅说话,邱真忍不住沉声说道:“百战军虽非我风军嫡派,但为我风国不知立下过多少的功绩,出征莫国时,百战军歼敌数十万,兼并安国、桓国时,百战军更是歼敌无数,在疆场上,百战军战无不堪,攻无不克,令仇敌闻风丧胆,现在天下承平了,却要卸磨杀驴,这让百战军将士如何能佩服?”
对于这件事的内幕如何,唐寅并不在乎,他倒是被司马召严的明察秋毫吓了一跳。
此中最受重用的当属原川国右相司马召严,他被唐寅封为参政堂和军政堂的总参事,虽说品级是从一品,但比本来那驰名无实的闲职要强很多,他对此也非常对劲。
他连连点头,赞道:“好主张,如此安排,倒是能够封住川人文官的嘴巴了,不过,川人的武将又当如何安设呢?”
风国朝廷做如此之大的调剂,刚开端时不免会有些混乱,大臣们都是民气惶惑,风人大臣怕大王找到本身的头上,夺职本身的官职,让本身告老回籍,而川人大臣则担忧本身方才接办新职务不免会出错,一旦有错,又怕遭到风人大臣的弹劾。
听完上官元吉的建议,唐寅揣摩了半晌,脸上垂垂闪现出笑容,感受上官元吉的这个建议太好了,把参政堂和军政堂让给川人办理,为了争夺更多的实权,川人必然会卯足力量将这两个机构发扬光大,如此一来,本身也会轻松很多。
能够说方才调剂后的风国朝廷,不管是风人大臣还是川人大臣,都是兢兢战战、如履薄冰,一个比一个谨慎翼翼,不敢存有涓滴的草率。这类环境倒是唐寅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