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言古诗[第1页/共7页]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夜投梵刹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朦。
柳宗元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敷。渔阳鼙鼓励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彻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人物简介
愿书万本诵万遍,吵嘴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觉得封禅玉检明堂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返来池苑皆还是,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岩扉松径长寥寂,唯有幽人自来去。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仆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庙令白叟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落落占有虽得地,冥冥高慢多烈风。搀扶自是神明力,朴重启事造化功。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来岁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蕉萃,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叹恨,古来材大难为用。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全部唐朝,为数未几的决计寻求诗美的墨客。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别致,气势秾丽,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美好动听,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转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密意,钿合金钗寄将去。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念六合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长恨歌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轮台歌馈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闻名墨客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触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善于5、七言歌行体。河南颍阳人,本籍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有东川别业。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浮后辈,倾财停业。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在今河南登封)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暮年仍过隐居糊口。他平生交游很广,当时闻名墨客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干系密切。李颀脾气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绩最大,旷达豪放,慷慨悲惨,最闻名的有《古参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长于用诗歌来描述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闻名,也善于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其先人推许。《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先人辑有《李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