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奇袭(下)[第2页/共3页]
如那将官所言,陈留郡中只剩下了东平国的人马,司马敛非常轻松地重掌了兵权。
我说:“不知,你未曾说过。”
“此事确切。”将官答道,“济北王开赴去荥阳时,大长公主与他一同去了。”
我说:“自是想过, 不过还须得与曹叔和曹麟见面再议。”
回到歇宿之处时, 我将老张叫住。
“女君可知,老叟当初为何入教?”他问。
“可此事,曹叔该当还未晓得。”我说。
“老匹夫全无信义。”薛尚神采讨厌,“早说好了等我等来到再共击雒阳,竟出尔反尔,自行争功。”
“女君也晓得公子的脾气, 他当这教主, 本是为了曹先生。”老张道, “曹先生多年来虽一向传授公子治人理政之道, 但他也晓得公子实在偶然于此。他头一回病倒之时,就曾与老叟感慨,公子脾气过于纯直,曹先生若哪一天过身,公子便要一面担起明光道数十万人生存,一面对付局势,稍有闪失,便要反受其害。”
这支奇兵由我带领,去雒阳的目标,并非对于豫兖诸侯,而是要探明景象,联络反攻之势。我固然并不信赖公子会被大长公主捏在手中无计可施,但雒阳情势不明,荥阳这边就算有再多的兵马也无从动手。
老张亦笑:“浮名罢了,但求无愧于心。”
老张道:“此事,我考虑好久,终觉得不宜留下。”、
这事理,实在也是我一向以来想对曹叔说的,他能想通这一层,倒教我心底松了一口气。
两军稍稍整备一番,也不担搁,即往荥阳而去。
明天更新的时候忘了说,这个文正在动手结局,需求一点时候梳理。按鹅式宇宙常例,从明天起告假一周,下周三(18日)复更~
我说:“明光道与朝廷和谈以后,只怕不成再聚众传道,那光复前朝的大业,也不成再持续。此事,你可曾想过?”
蒋亢与张弥之本就筹算与济北王会师,共击雒阳,故而可光亮正大地直取大道,通畅无阻。沿途各诸侯国全不知变故,路过之时,另有攀附的豪强奉上酒食犒军,可谓非常殷勤。
心中一动,老张终究肯开口了。
老张道:“老叟襄阳人,在县府中做了一世县尉。当年水患,荆州千里百姓皆为流民,就连官府中也筹不出一粒俸米。我目睹妇人、后代、孙辈以及邻里村夫都死在了灾荒当中,万念俱灰,将死之际,是曹先生将我救了下来。不但老叟,那县中幸存的万余人,都是曹先生救下。也就是从当时起,老叟跟着曹先生四周救人,筹措粮草,救人越来越多,那他杀的动机便越来越淡。入道之时,我便与曹先生言明,我入道并非为了光复前朝,而是为了济世救人。曹先生对此从无贰言,仍将我视若亲信,乃至让我晓得了那些把戏的构造。女君,老叟与曹先生年纪不相高低,此生恐怕也不剩几年,故从不去想甚么前朝大业。跟随明光道的教众,大多也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只要将他们都安设好,我便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