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偷袭(上)[第1页/共3页]
我看着,心底不由想,这黄遨确是个能人,怪不得前任邺城都督高奎会死在他的手上。嘉奖半晌,又感觉此人须得快点撤除,不然万一与公子在水上对阵,必是个□□烦。
“你莫怕。”石越对我说,“我等与大王在一条船上,不会有甚伤害。”
不为别的,乃为黄遨行事之果断。此人确也是个喜好赌一把的人,但在赌徒当中,又可贵的复苏谨慎,见势不好,宁肯坐失良机也不肯以身试险,无怪乎能在多方围歼下耸峙好久不倒。
这五十余艘船固然都是大船, 但满打满算也只能带上一万人。商讨之下,黄遨决定兵分两路。他和四王带兵偷袭邺城,二王和三王则留在冀州策应。
卢信有些神采不定,道:“恐怕是因桓皙带走了很多人马,崔容人手不敷,封闭城门以防万一。”
不过,此番他不会再像畴前那样交运。
“哦?”石越道,“厥后呢?”
“方才我等上船前见到的那几人,你可晓得是何来头?”汪明抬高声音,“他们但是明光道的人……”
邺城的粮草军需,可支撑黄遨的人马获得起码半年以上的喘气之机,并像畴前普通流窜各地与官军周旋。而此长彼消,天子失了邺城,雄师便要断粮,不出数日就只好撤兵。这般功德,可谓一本万利。蒋亢既是明光道的人,那么此时来见黄遨,便是来谈代价的。
“能。你看这风向,吹的是西风,大王方才命令张帆,能快上一倍。”
我听着,明白过来。这般说来,倒是合情公道。黄遨打邺城是为了粮草和军需,劫了以后,往回走不免要碰到公子或者朝廷兵马的阻截,故而须得借道往别处。兖州紧邻司州和冀州,邺城的漕路亦可经运河往兖州。而到了兖州以后,亦可经过兖州的水道,安然退回冀州去。
我看了看他紧紧握着刀柄的手,笑笑:“晓得晓得。”
待得再靠近些,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动静,转头看去,只见黄遨穿起了全部铠甲,在摆布的簇拥下来到船首,威风凛冽。
此去邺城还远,船上的人遵循叮咛,轮番安息。我靠在船舷上,一边眯着眼一边想事,忽而听到中间的石越与汪明聊起天来。
“大王但是里手。先前在大陆泽上,我等专挑夜里练了很多回,早惯熟了。”
“这岸上怎这般冷僻?”汪明忽而看着远处的岸上,低声道,“这般时候,当时热烈了才是。”
我听着,一怔,不由竖起耳朵。
“自是还听大王的。可知大王为何让二王和三王留在了冀州?便是怕贰心机太多要好事。”
“去雒阳?”汪明嗤道,“我等戋戋两万人,哪能占住雒阳?”
“大王!”这时,一个传令兵从楼船的最高处跑下来,禀道,“火线以灯号禀报,邺城的城门未开!”
“甚装神弄鬼,明光道拥戴的是前朝真龙,与我们大王算得同出一脉。”
邺城的城墙以坚毅矗立闻名,在数十里外就能瞥见。晨光当中,河面和岸上,都笼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浆划在水上的声音与河道的水声融作一体,无人大声说话,似唯恐惹人发觉。
黄遨不似普通草泽匪类, 只知一窝蜂涌上去打乱仗。此番出来的一万人,如朝廷水军普通, 分前锋,中军和后军。前锋传闻由四王所率, 十船两千余人,皆是精锐。他们起首突入城中,将紧邻渡口的南门节制, 并清除城内残存官兵。黄遨所部中军约六千人紧随厥后, 却并非参与打杀,而是往各处堆栈洗劫。黄遨严令世人不得各行其是,堆栈中的物什, 粮草最为优先,衣物其次,财帛最次,并设监督官,如有违背者, 可当场处决。至于剩下的人,便是后军,除留守在船上望风以外, 还要往四周汇集可用船只, 不管大小都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