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叛乱[第1页/共3页]
瑶光悄悄搂上太子的脖子,顺势靠在他的怀里:“殿下能与阿翁处得好,妾身便能放心了。”
元康十四年,夏至的当天产生了两件足以载入史官记薄的事儿。一是黄河决堤,万顷良田堕入了泥塘当中,二是兵变公众斩杀了朝廷派出去的钦使,祸首自主为王,公开与朝廷叫板。
太子看得好笑,平常里老是见她胸有成竹的模样,冷不丁地见她暴露笑容,他竟然感觉万分敬爱。
“王爷所言极是。”孙仲怀皱眉点头,“可我们若不煽起这股风,如何能有趁虚而入的机遇?”不管是太子在南边出事还是武安侯在京都造反,他们都是最大的赢利者。
“本日在宣室,孤代君父为阿翁赐了一个寿字。”太子握着她的手放在唇边一吻,双目晶莹,像是在等候她的嘉奖。
“这匹湖蓝色的绸缎特别衬你,另有这匹烟粉色的,很有几分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境,穿在你身上定然都雅得很。”太子站在堆成小山般高的绸缎面前指导江山,“这匹翠绿色的有些次了,但也是难能一见的货品,你必定能将它穿都雅。”
“圣谕之下,他天然无所不从,但……早迟也不是他说了算。”太子牵动了嘴角,微微一笑,“端看母后能不能放他去了。”
“殿下辛苦,妾身去为殿下熬汤去。”瑶光笑着捏了捏他的肩膀。
得了,话中有话。
孙仲思迷惑,转头寻求师兄的解答,见师兄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仿佛并不反对朱照业的打算。
太子打起精力,拍了拍瑶光的手背,就算是为了她他也得争气不是?
转眼间,秦祯的寿辰到了。小石榴正筹算着托人以瑶光的名号将她做的衣裳送到秦府去,却不想,瑶光率先拿出了一副装裱过的字。看上面的拓印,应当是出自名家之手。
“恰是因为妾身一样器重五兄以是才对他升迁得这般快而担忧……”瑶光感喟,面庞儿皱成一团。
这厢,瑶光又收到了太子的犒赏。
太子喉咙一紧,压在她身上:“现在万事顺心,孤却另有一事未能如愿……”
……
“武安侯如何答复的?”
小石榴喜上眉梢,抱着字便从速出门了。
“小石榴,去重新沏杯茶来。”瑶光正窝在榻上看书,顺手端起茶杯发觉茶水已冷,便差使小石榴。
“王爷觉得呢?”周师兄不答,反而转头看向朱照业。
瑶光顺服地倒在榻上,手指放在了他衣裳的暗扣处,悄悄勾了两下,含混不已。
瑶光从善如流,坐在太子的身侧,笑着道:“殿下这般欢畅,但是有甚么喜信?”
太子欲毛遂自荐前去南边降服叛军,几次三番被门下谋士及瑶光给劝住了。世民气里都有一杆秤,太子不宜南行。
六月二十八日,叛军起事的第七日,朝臣商讨出了成果,保举宣王为此次降叛的大将军。
向来给朝臣赐字的报酬只要帝王才有,本日陛下在宣室金口一开,当场便让太子写了一副字赐与秦祯,可见陛下对他的信赖和恩宠。旁人也就罢了,秦祯是谁?那但是历经三朝不倒的朝廷重臣啊。
“倔脾气。”他只能一边批复公文一边点头感喟。
“多了不好吗?”太子迷惑。
又过一旬,南边兵变的燥动不但没有被朝廷派出去的钦使给安抚住,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