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种田[第1页/共2页]
世人上船,度过水泊,回到聚义厅。一众头领都在厅中等待了。几人落座以后,闻焕章起家说道:“祝家庄此战,缉获粮食近八万石,够盗窟一年之用,获得人丁一万八千余口,此中青壮五千余,另有郓州官兵一千,都已经安设安妥,郓州官兵的家小也已经派人去取了。”
“今后再有百姓上山,我们就安排往北地迁徙,我们在武清宁河两地还能安排下大量的百姓。”李瑾思虑一番以后,开口说道。
“寨主放心!”
“如许,蒋敬哥哥主持一下,拿出八十万贯购粮。”
他说完以后,再无其他事情,李瑾叮咛摆起酒宴庆贺。
“财帛呢?”
“金银财帛一百万贯摆布。”他答复起来不假思考,明显这些数字都记在了心中。
两人回到步队里,持续往梁山开去。鄙人中午分,步队回到了水泊。他们到达的时候,水军已经将最后一批人丁、物质奉上山了,李俊和王定六正在水泊边等待。
“好,入库之前,先将兄弟们的赏格算出来,明日一早发下。”
“盗窟马步水全军现有战兵六千,加上顿时要设立的守备军一千,统共七千人,盗窟总人丁不到五万,青壮劳力全数为战兵的话,我们就得不竭下山借粮,但是水泊周边名声不好的大户,我们根基上都已经破了,今后如果还要下山借粮就得跑远一些,或者是直接攻打县城或是州府,现在开端,临时停止裁军,乃是稳妥之举。”闻焕章作为政事堂第一员头领,这事他最有发言权,李瑾说完以后,他思考一会儿,开口说道。
蒋敬起家直接说道:“加上此次的缉获,盗窟现有粮食二十万石,够盗窟两年半之用。”
李瑾开口问道:“山上的地盘可还够安设这些人丁?”
第二天,李瑾叮咛将十万石粮食以及一些别的物质装船,筹办沿着水路运往武清。两天以后,一应事物筹办结束,一众头领在山北水寨为此次往北地的头领送行。
“我们梁山颇大,安设下这两万人当不成题目,便是再来两万人也能安排得下,只是山上可供耕耘的地盘未几,除了新上山的百姓以外,最多还能安排五千户百姓,如果再多的话,山上的耕地就不敷了。”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体例。”闻焕章点头附和。
“是如许,辽国北面现在局势愈发混乱,定有很多百姓南逃,我们要在武清和宁河两地尽量收拢流民,盗窟现有的二十万石粮食,比来起码要拿出一半运往武清,今后定然还要运更多粮食北上,如许一来盗窟粮食就不敷用了,是以我们得本身种,向外采办,双管齐下。”
提及来梁山是八百里水泊,但是水域就占了绝大部分面积,只要梁山一座巨岛,而岛上又多是山地,固然闻焕章安排了人手开垦出很多耕地,又从湖中挖出淤泥肥地,统共开垦出十几万亩上好肥地,以每户人家安排五亩地盘计算,盗窟现在能安排的也就是三万户人家,根基上已经到了极限。而剩下的地盘多为山地,并分歧适停止开垦,要想扩大梁山的耕空中积,现在只要填湖造田一途,但是在这个出产力不敷发财的期间,填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当日设立参谋处,原是想三位哥哥搭起一个架子,今后出征之时,参谋处为领兵头领出运营策,但是三位哥哥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如果不领兵却又大才小用了。现在盗窟人手贫乏,哥哥就先领着守备军的差事。如何,莫不是哥哥安逸惯了,不肯意领守备军的差事?”说道最后,李瑾开了个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