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普热米尔(三)[第2页/共2页]
皇储所主导制定的作战打算很合适他的胃口:用两个个人军去迟滞四个俄国个人军的打击,别的集合了四个个人军去对于包抄普热米尔要塞的俄第3个人军。
正在苦苦支撑的俄军又被奥第3个人军从侧翼攻来,顿时支撑不住,向着东北方向一起崩溃,丧失惨痛。与奥军汇合后,马肯森传闻了奥军的作战企图后,竟然与博洛耶维奇合兵一处,一起转进到桑河谷地。
在10月29日,博洛耶维奇接到了他所希冀的号令:第3个人军作为全部反击作战打算的先发步队,于10月30日开端行动!
步兵大将博洛耶维奇参与了李海顿制定反击作战打算的全部过程,他跟从在皇储殿下身边做了整整十年副官,直到1905年才出任林堡的加利西亚第7步兵旅旅长,并晋升为准将。厥后他在宦途上平步青云,在伊斯特里亚至公的支撑下,在1911年升任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守备军司令,晋升陆军中将,并在1913年晋升为步兵大将。
还且战役还在持续,奥军第2、第7个人军在挽救了普热米尔以后,开端向右交叉,将俄军第8个人军25万人包抄在了林堡。
战役的过程已经超出了李海顿最后的预感。
马肯森在后撤途中在卡缅纳给一向身后紧追不舍的俄军做了个埋伏圈,从华沙就一向紧咬着马肯森德军主力的俄第12个人军一下就钻进了圈套,被马肯森在反击中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博洛耶维奇哪肯放过这么一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遇,批示奥匈第3个人军向俄第12个人军侧翼展开猛攻。
皇储李海顿最为喜爱他的启事是因为他的军事思惟――从阿比西亚和布尔战役中所学到的游击战术:夸大矫捷矫捷,在活动战中寻觅战机,集合上风兵力,毁灭仇敌。
本来在加利西亚一线的俄军稍占上风,他们具有7个个人军,而奥匈方面只要6个。但德国人策动的华沙-伊万戈罗德战役却迫使俄国人不得不抽调两个个人军去加强华沙方向的防备,这给奥匈军队留下了机遇。
俄军总参谋部现在的目光盯在了东普鲁士,并且德国人对华沙的打击已经被击退,他们没有想到在加利西亚战役中丧失惨痛的奥匈军队能够敏捷地规复过来。
在获得马肯森的第9个人军的声援后,奥匈在加利西亚一线集合了7个个人军共135万人,而俄军因为在普热米尔战役中丧失惨痛,目前西南边面军只要不到90万人,兵力的对比上奥匈方面第一次占有了上风。
一场大捷,足以让方才蒙受马恩河战役失利的德国人感到奋发,并且也让奥匈帝国海内骚动不安的情感得以稍稍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