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魏晋之风(第十更)[第2页/共2页]
刘健一句魏晋之风,便算是为叶春秋的诗定了性。
正说着,有寺人道:“陛下请三位阁老入暖阁坐议。”
(未完待续。)
刘健不由发笑:“哎,现在的读书人大略都是如此,老是为了求名,立意一些忧国忧民、不求繁华的诗词;这类人,老夫是见很多了,不过……就是显得本身像是个淡泊名利的高士罢了,可惜……现在是大明朝,又不是魏晋朝,但是呢,大家却想要效仿那魏晋士人的风骨一样。”
这叶春秋大略也是如此,只是体例分歧罢了,本质没甚么辨别。
书吏们将早已筹办好地茶水递上,北都城现在已经有些冷了,谢迁有老弊端,只要气候一冷就免不了咳嗽,以是刘健命人端了两个火盆子放在谢迁的脚下,刘健笑吟吟的呷了口茶,便开端说一些闲话,他们三人,都是先帝留下来的老臣,合作了十几年,早就相互熟稔了,平时也还相互和睦,因此聚在一起,并不但是说公事,一些道听途说的趣事也会说一说。
刘健打起精力,暴露欣喜之色道:“噢,好极了,宾之、于乔,我等这就面圣去吧。”
三人仓促步行到了暖阁,刘健有些吃不消了,被谢迁搀着进了暖阁,公然瞥见正德一身冕服,头戴通天冠,精力奕奕的高坐等待,三人行了礼,朱厚照开朗的道:“三位徒弟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嗯,朕这几日脚疾好了一些,心中顾虑着三位徒弟,这些日子,都是三位徒弟为朕分忧,让朕得以好生养病……”朱厚照在这里顿了顿,眼中掠过了一丝促狭,因为他看到三个徒弟都暴露忧心忡忡的模样,仿佛为本身的病情担忧,因而他不免有些对劲,不管如何说,朕还是挺聪明的,三个徒弟都被本身骗到了。
念到这里,刘健和李东阳都没有暴露有兴趣的神采,这类诗,很浅显嘛,倒是不至于惊世骇俗。
谢迁这时,眼里掠过了一丝笑意,持续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们可不是那些动不动就头昏脑热的读书人,毕竟宦海沉浮了这么多年,甚么样的人和事未曾见过,那些自夸忧国忧民的诗词,见很多了,叶春秋这首诗共同他的行动确切很有震惊力,不过比叶春秋更欺世盗名的人更不知见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