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诱夫第三十六计[第1页/共4页]
60、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54岁。固然没有实现同一中原的欲望,但他的聪明微风致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稳固和生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7、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端,北方的一些民族前后建立了很多国度,史上称为“十六国”,南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6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宣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身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本身独揽大权。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汗青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安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附属于东汉统治。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墨客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46、黄巾军叛逆: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个人瓜代专政,社会动乱不安,公众流浪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彼苍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标语,停止了大范围的农夫叛逆,规定义兵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叛逆”,后被官军弹压,余部反叛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擅权:黄巾叛逆后,各地豪强以弹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大分力,盘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肃除寺人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堆积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72、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定都长安。杨坚即位后以“俭仆”、“杀赃官贪吏”稳定了政权,掉队行了系列的鼎新,此中最大的功劳是,拔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初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毁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同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期间,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个人与以郭泰为首的太门生结成朋党,抨击寺人的暗中统治。官宦依托皇权,两次向党人策动毒害,史称:“党锢之祸”,光阴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时令为历代文人所推许。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bo)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爱作出了进献。
6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构成。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跋扈当道,生长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境地,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寄父子干系),使之反目,并调拨吕布将董卓诛杀。(野史中未有貂蝉的记录,只说是吕布与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终至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