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人间志怪 天赐九梦[第1页/共2页]
此时这三清殿里便有一个青年,一身道袍,衣袍已经陈腐不堪,洗得发白,个子不算太高,倒是极瘦,浓眉大眼,嘴唇刻薄,鼻子高高隆起!一双手枯若竹节,发色偏黄!在这道家灵秀之地,大家生的龙姿虎态!他的边幅只能算是普通,或者说的刺耳些,此人在三清山上算是丑之极也!
三清山难上,不得其道者更难入,因此入者便少,因而这里便成了世人丁中天下仙家居住之地!人间常有痴人想要踏上此山,寻仙问道,想要求长生!乃至大周存世这八百年间,另有一名王,想要上山求取不老之药!他派了诸多妙手,历经重重险阻,总算如愿到达三清之巅!
儒家以天为尊,因此天下儒生帮手贤王,管理朝纲,皆要适应天下局势,虽为人臣,但是就算是那帝王也只能以天子自称!
青年躬身施礼,“徒弟!”
都说这人间有座三清山!上面住满了神仙,不食人间炊火,一个个皆是活神仙,着青衣长衫黑小帽,年长位尊,修为有成者执拂尘,以示本身心中藏万物,而又心不恋万物,每日必以此拂尘拭己心,以求心无嗔贪唯有道,化作一方明镜台!
佛家以慈悲为怀,心胸天下百姓,谦恭和睦,争当争之物,放下该放之事!非论是屠刀还是繁华,皆是可放之物,财帛如粪土,红粉才子亦骷髅……
六合之间,阴阳交泰者,一成稳定而为人,诡诈多变者而为妖!或人或妖,天生得彼苍之垂怜,而有无尽造化!人修武习文而近道!是以有天下百家之言,争鸣之象,几番分化融会,因而天下便有了,儒尊天,道近道,佛爱人……
“无妨!有你没你都是一样!天赐九梦,是你造化,去吧!”
老者展开眼,望向青年。眼中精光四溢。涓滴没有老者应有的浑浊!
然后他又停下身形,昂首望向那三副图!“奇特!奇特!”
这少年昂首望向殿内香案上方的三清祖像!看了半日,倒是眉头一皱,似是不满,又像利诱!他背起手,在殿内踱步,左三步,右三步,本是随便而为,倒是每一步不差分毫!
青年双膝跪地,慎重三叩,“弟子不肖!不能长伴徒弟摆布了!”
“弟子有惑,苦思冥想已稀有日,每天看那三清祖像也不能埋头!以是特来请徒弟解惑!”那青年声音清澈,倒是不像他的边幅那般难以入眼!
儒家自古奉帝王,全忠孝节义,制天下礼乐,觉得国法家规,劝谏帝王,修历著史,教养愚民,一有贤名天下尽知。佛家广开大门,接四海来宾,虔心而来者皆不拒,大奸大恶亦能容!受天下香火,度人间痴人,化世上诸恶!
传闻这三清观十年方才开一次炉,一炉又是五年,一炉多的能出四五粒,少的止有两三粒!养丹再需四五年。由此算下来,一二十年才气有一炉丹问世,且非论结果,光听这时限,也算是人间少有的稀珍!传闻这位周王也是谨慎,邻近大限时方才服用,只是没想到这一用却让他又多出了数载工夫!知情者莫不称奇!
三清山上有三清殿,三清殿内世传有三清三祖,这三祖来源独特的紧,有人说这三祖是道家修道有成,名垂千古的道家前辈,玉清,太清,上清,为天下道家之祖!业已飞升成仙,不活着间!有人说这三清乃是道家最高的三个境地,只要触及,哪怕不能成仙,也能近似真仙,也有人说,这三清是一种绝顶神通!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