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第2页/共5页]
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窦孔穴也。若执夹令见断。应可接之令见相续。若相接者应有续迹 三会通二。一迷心执境
吾今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像 将请也。谁何也。我今请汝。于所见中详而择之。何者是汝见体。何者是其物像。此正劝令拣 三正辨二。一明非见之物是前尘
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 佛具五眼三智。所见穷尽法界。已上四位。阶层所见。浅深分歧。盖真见之用。随证所得。渐明渐远也
汝见八种。见夺目性当欲谁还 能观八种之见。名为见夺目性。既非缘生。当还何所。岂同八境各有所归 二释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汝若执言。汝能见心同所见物亦有不同。斯则见便是物。佛之见性亦合是物。应被汝见 二转破
汝言不知斯义地点。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汝疑见性缩断。要在一义决定。见性之义如同虚空。虚空岂有周遭而可在耶。此明真见周遍无有方所如彼虚空。故涅槃云。有常之法遍统统处。虚空常故无处不遍。如来亦尔。遍统统处。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此有彼无。如来不尔。是故为常 四会释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秖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 叙见近远也。因前开示虽了是真。洎观远近不无疑悔。四天宫殿与日月齐。同四万由旬。娑婆此云堪忍。大千界之都名。今举总显别也。僧伽蓝摩此云众园。庑堂下也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各种形像。不过前尘别离留碍 别离者不同也。或可前尘留碍便是所别离之境 二敕拣
何故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各种不同。见无不同 真见离缘。缘还见在。若随境去。后更谁观。境自有差。见且无别 三结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 初地见百佛土。二地见千天下。乃至十地见无量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也
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只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各种像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所指物像既不是见。反应非见。若了唯真。更无是见非见。以不了故随语生执。洎乎征诘。罔知所从。向下会通皎然可见 三答释不知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若了色心。人缘和合虚妄有生。人缘分袂虚妄名灭。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存亡。了无所得。斯则了妄唯真无物可转为真转物。背尘合觉同诸佛矣。身心圆明者。身圆明则毛端现土。心圆明则遍照法界。此乃悟物咸真。即成妙用。故下文云。我以不生不灭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乃至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等。然上诸文。俱约对境辨见显不生灭。如敌手之开合。身之迁变。境之可还。物之不同。粗相而辨。密示生灭即不生灭。尚见外境是生灭法。今此会通。令了心之与境皆是迷己所成。无不测法能够相对。则法法皆如。尘尘咸遍。分较着示令悟本真同如来耳。下文纵有破诸疑问。一一随文。会通皆此意也 二破见性离身疑。此疑。因前佛令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了会通万法之旨。便谓如来令转前物成我真见。物如果见。此则见性离身而。有故成此疑。文三。一伸疑三。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