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45)[第1页/共5页]
又善男人。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美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统统产生。求火光亮。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绩。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 根互用中得随顺者。以于似观暂得呼应。故云随顺。便于圆化统统产生者。统统诸法同名窜改。故云圆化。皆可修习能成圣果。故云统统产生。以于一根暂得诸用。由此例知。统统亦尔。皆可于无知见中修成知见取常住果。故求火乐水爱风观尘也 二判属邪徒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出错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倒置论 三结劝弘宣二。初结前诸境
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统统觉成其朋友。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草木无知而执有知。故云知无知执。婆吒霰尼二外道也。涅槃云波私吒及先尼。梵音小转。既执统统觉。即草木有命也。圆知即遍知也。虚谬果者斥成妄图。此即不了皆是妄识所变妄图固结假立无情妄图活动化名有情。如前文云。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以不善分虚妄识有内分外分。故成执计 五生无生执二。一约其所计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朋友。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偶然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此明中虚。实非所归。而计于归。故云归无归执。无想天五百大劫想心不可也。舜若多四空处也。圆虚偶然断灭因也。空亡判定灭果也 七贪非贪执二。一约其所计
又善男人。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美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 所归即识阴。前览所归为本身。今认所归为他体。故疑本身及统统法从彼生起。都宣流地者即识阴也。妄以为他是真是常是无生灭。惑不生者。本觉常住不生诸法。迷而不解也。亦迷生灭者。妄熟谙阴为真常也。二俱不识。故曰沉迷。坚执不转。故云安住 二判属邪徒
又善男人。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美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 明中虚者圆明之理。即所观识也。已灭生灭。故明中虚。非便是灭。故云非灭。色受想行摄统统法。名为群化。永灭依即明中虚也。此计空为所归依处。即涅槃也 二判属邪徒
阿难当知。是善男人。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美未圆 行阴虽尽已灭生灭。返识循元未归寂灭。故云精美未圆。以识未破。正在细生灭故。精美即精真妙明也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二)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 正生存也。于此所入通觉之境。以为真常。便立为因。能生统统。即为所归究竟之处。决定不谬。故云胜解 二判属邪徒
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朋友。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实非能生执觉得能。名能非能。摩醯首罗即大安闲天。三目八臂。外道所宗为能生因也。现无边身者。以执我能现起无量众生也。因既能为。果成能事。因果相称也 三常非常执二。一约其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