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史记 > 第22章 礼书

第22章 礼书[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承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民风,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泰初,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换衣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觉得典常,垂之於后云。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以是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以是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敷觉得胜,高城深池不敷觉得固,严令繁刑不敷觉得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所觉得甲,坚如金石;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遬,卒如熛风。但是兵殆於垂涉,唐昧死焉;庄蹻起,楚分而为四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其以是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觉得险,江汉觉得池,阻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但是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以是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但是周师至,而令不可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陖哉?其以是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人道经纬万端,端方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以是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乃至其美;情好珍善,为之揣摩圭璧以通其意。故通衢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以是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节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大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施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情面而制礼,依人道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罢了,但是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塞不树,机变不张,但是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特别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消”。

六合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六合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太史公曰:至矣哉!立隆觉得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顺,终始呼应,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节,采择其善,虽分歧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很有所增益减损,大略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呼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觉得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晁错明於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成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罢了,莫敢复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