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火药[第1页/共4页]
工部尚书、军机上行走翁同龢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鸿薻上书,因其母病逝,再次请旨许其丁忧一事,以臣之见,我朝以孝治天下,二人乃国之重臣,天下榜样,当准予二人丁忧三载,以全孝道。”
又过了几天,醇亲王说机器局已经开端出产了,之前小天子曾经说过要亲身观察事情,但众位大臣都以火药制造过分伤害,果断分歧意。载恬也感觉目前还是小命首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也就从善如流了,改成安排职员进宫汇报事情。这天醇亲王说这个事儿,就是带人过来汇报的。
“你们中间可有人在西洋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必必要非常靠的住的,朕有事情要交办。”
“也罢,你家里的事情,朕来给你处理。你是学化学的是吧,你上前来,朕有差事要你去做。”
“嗯?甚么事?恕你无罪,说吧。”载恬倒没重视他的神情,只是随口接道。
载恬想了一下,点头道:“客岁因俄人新疆之事,已从湘、淮抽调二十三个营北上,如果再行抽调,恐两地孔殷无人可用,反而不美。我看广西、云南二抚在折中都提到刘永福其人,言道勇猛非常,甚是可用,可命刘永福为北圻镇扶使,三品顶戴,在广西、越南等地当场招募兵勇,练习成军,以御法人。”
慈禧太后的丧事已经安排的差未几了。实在也没有甚么庞大的,慈安太火线才下葬不久,世人只是把之前的流程再走一边罢了。慈禧和慈安一样,也安葬在咸丰天子墓中,和老天子作伴。
左宗棠又道:“刘永福乃是反贼出身,近年虽心向朝廷,但仍不成不防,既许了他镇扶使的顶戴,最好还是再派干员为帮手,觉得管束。”
“嗯。你倒也夺目,你这桩婚事,想必家里定是不准吧?”
众臣山呼‘皇上圣明’。
“嗯,很好。过几天朕要亲身去看看。”
说完,蒲伏在地,等候天子的讯断。
一名年青的官员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另有几名年青人则蒲伏在他四周,连头也不敢抬。
“如此甚好。要晓得,这些人学成返来,若只是放在各个机器局,不过督抚一人之财产,所进献不过一只枪、一门炮罢了,如果能开启民智,则可广济天下,假以光阴,所献又何止百万枪炮。”
想哪布库军人力量虽大,但都是以摔交角力所长,载湉贵为天子,如何能跟别人抱在一块儿摔交?你当是写鹿鼎记呢?这么安排,不过是各位王公找一个内心均衡罢了。
载恬摇点头:“这件事,分歧适总理衙门的人去做。转头你再去信给其他机器局,让他们找找去他们那边的人内里有没有,如果真没有,也没体例。”
不成否定,奕、奕譞等满员也好,李鸿章、翁同龢等汉员也好,固然都各有各自的弊端,但他们也确切是不成多得的人才。有他们在朝中,小天子倒也省了很多心。比如每天各地、各部堂的折子,都是由他们先看完批复,然后择要誊写一份择要给小天子。如果小天子没甚么定见,用了印,第二天就发下去履行。如果有分歧定见,或者事情重大众人定见不一,再由天子调集会议,拿出章程。至于其他朝廷官员,普通是每五天一次的朝会时,才气亲身给天子汇报事情。
见天子做了决定,翁同龢也不好再争,不然君前失礼,还显得本身太太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