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五陵年少争缠头[第2页/共3页]
还没感慨完,俄然有人大声唱道:
“三号桌钱公子,赏薰儿女人赤金饰面一副。”
坐在台下的郑鹏,吃惊地看到,地上的钱,除了一枚枚黄澄澄的五株钱外,另有成串扔上去,乃至另有金豆子,就一会儿的工夫,地上的钱加起来少说也有十贯之多。
“薰儿女人的歌声,那是余音绕梁,三日不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场人纷繁大声喝采,很多人开声大声赞起林薰儿来:
“一号桌赵大夫,赏薰儿女人锦锻十匹。”
林薰儿一向安静的俏脸,呈现了一丝敬佩,一脸神驰地说:“这首诗就是魏州贵乡郑鹏郑公子,所兰亭会上所作的《元夜静思》。”
“太动听了,看赏。”
“薰儿女人真不愧是东风楼第一花魁,这首歌,绝了。”
特别到了早晨,坊门封闭,长安城绝大多坊间一片乌黑沉寂时,作为长安“红灯区”的平康坊却灯火透明:街上的龟奴卖力地拉拢客人,青楼的围栏上,盛妆打扮的**不竭向路过的人抛媚眼,大堂上,乐工在弹奏,舞娘在传唱,雅间内,寻欢的恩客搂着喜好的粉头在慢品浅酌,端倪传情。
......
林薰儿是东风楼一手培养出来的花魁,从四岁始就开端练习,十年后林薰儿不但长得如花似玉,有如出水芙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作得一手好诗,能够说色艺双绝,最首要的是,这位年仅14岁美少女还是一个清倌儿,还没让人梳拢(当代**第一次陪客叫梳弄,或者叫梳拢,原意是用木梳梳头发,把头发梳拢在一起,在头顶打个结,表示少女期间的结束,普通只用于对青楼女子初夜的描述),在平康坊很受欢迎。
收了钱还能落个好名誉,真是好算盘。
平康坊不大,但是青楼倡寮很多,像东风楼、弄月楼、群芳院、兰香阁、丽春院、听雨楼等等,一坊之地大大小小的风月场合加起来超越二百间,有小苏杭的美称。
二百余间青楼倡寮,以东风楼、听雨楼、群芳院和丽春院名誉最大,这四间顶尖的青楼倡寮为了争夺买卖,常常明争暗斗,能够说各有胜负,不过比来东风楼稍占上风,因为它有一个林薰儿。
甚么,本身的诗?
“薰儿女人但是平康坊第一美人,那些庸脂俗粉能比吗,呸。”
“传闻薰儿女人在乐律成就极高,一个新曲听一遍就能弹得八九不离十,一首新作最多练三天就成,是甚么样的诗,让薰儿女人如此看重?”坐在七号桌慷慨赏了上好羊脂玉佩一对的王员外吃惊地问道。
林薰儿弹唱的是大墨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号桌的郑州卢公子,赏薰儿女人钱三万。”
“别的女人,只怕赏钱不厚,只要薰儿能视财帛如粪土,可贵。”
这不是好赚,的确好畴昔抢。
还能再听一曲?
白居易诗中只提到“五陵幼年”,而这里,除了很多少年郎,另有员外(官职)、大夫(官职的一种)、商贾、朱门大族后辈等,能够说包括大唐有权势或有财力的阶层。
“此曲有如黄钟大吕,不虚此行。”
这钱也太好赚了吧,郑鹏看到那一地的钱都有点眼红了。
后代一说到倡寮,想到的就是皮肉买卖,有些见不得人,而在大唐倒是一件雅事,不但仅是因为大唐的倡寮合法,青楼女人喜好传唱名流雅士的诗词,有人传唱,能够把好的诗词最快速率传播,这算是唐朝的一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