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奔大宁朱棣巧借兵 留北平高炽智守城[第1页/共4页]
手札送出以后,统统如朱棣所料,杨文将手札上报朱允炆,朱允炆对吴高起了疑,将吴高削去爵位,贬到山西,杨文不敌燕军,永平之围就此解了。解了永平之围,朱棣便率军从刘家口直趋大宁。
曹国公李景隆带着五十万雄师来征讨朱棣,传闻朱棣去救济永平,李景隆大笑着对部将说道:“都言燕贼善战,我看也不过如此,北平尚且危在朝夕,还去救济永平,真是舍本求末。燕军倾巢而出救济永平,北平仅剩老弱妇孺万余众,此时不取北平,更待何时?待本将军攻陷北平,活捉燕贼,以报皇恩。”
朱棣回到了燕王府,正在书房中愁着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对道衍说道:“耿炳文绝非等闲之辈,太祖天子打天下时,他死守长兴十年之久,张士诚都无可何如。现在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该如何攻陷?”不待道衍开口,马三保便前来禀报:“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将军之职,改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雄师北上,现在曹国公已率军驻守在河间了。”朱棣听闻朝廷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俄然暴露了几分欣喜,因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儿,朱棣对本身的这个侄儿非常体味,因而朱棣忙对马三保说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厉而中馁,况乃赵括之辈,虽熟知兵法,却都是纸上空谈。建文任他为大将军,是自取灭亡。快,快将张玉、朱能他们叫来。”三保回声而去。
朱权正担忧朱棣长居大宁会招致朝廷不满,遂与宁王妃商讨:“四哥长居大宁,恐怕陛下会迁怒于本王。”宁王妃点点头,“若得了与他共同谋反的罪名更是不妙。”朱权边思考边说着:“可如何开口赶他走?毕竟本王与他同父所生,建文削藩,本王与四哥但是同命相连的。”二人正说着,俄然听闻朱棣在门外喊着:“十七弟,十七弟。”朱权与宁王妃起家之时,朱棣已走进房门,朱棣拱手对朱权说道:“十七弟接待四哥多日,四哥心中甚慰。”朱权忙说:“四哥说那里话。”朱棣又回身对宁王妃说道:“四哥叨扰数日,弟妹这几日也实在辛苦了。”宁王妃也赶快说道:“四哥过分客气了,都是自家的兄弟,四哥前来,怎能不好生接待。”朱棣叹了口气,“只是四哥再居大宁,恐怕扳连了你们宁王府,四哥明日便回北平去了。”朱权听闻朱棣要走,心中大喜,赶快说道:“四哥多保重,明日十七弟亲身为四哥送行。”“还是你我兄弟嫡亲,换作旁人,谁敢此时招四哥上门。”“四哥如此说便见外了,你我兄弟本就同心。”
正在此时,朝廷军的都督瞿能发明彰义门戍守兵力甚弱,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瞿郁、瞿陶率精锐马队猛攻彰义门,瞿能父子勇猛非常,燕军不敌,彰义门的城门已然被砍开,瞿能见此情状,速派人请李景隆派兵布施,李景隆得知彰义门被瞿能所破,心中暗想:“如此一来,这攻破北平城的头功岂不是瞿能的了,不可,陛下如此宠遇,我怎可不立头功?既然北平城本日可破,那明日亦可破。待明日我亲身破城,也不枉陛下对我一番正视。”想到此处,李景隆对身边兵士说道:“飞马传报瞿都督,孤军而入,怕有暗害,请瞿都督立即撤退,待明日雄师而至,共同破城而入,违令者斩。”瞿能接到李景隆的号令,非常气愤,可军令如山,又违背不得,只好撤退。此时朝廷军兵将皆精疲力竭,李景隆命令雄师在北平城外安营安息,待明日再战,燕军这才得以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