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师记》第5章看以色列的历史、信仰与文学表达[第1页/共3页]
反讽伎俩在诗歌中应用得淋漓尽致。西西拉母亲对“战利品”的胡想(5:28 - 30),她在窗边焦心肠等候儿子返来,设想着他带着丰富的战利品班师,“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旁观,从窗棂中呼唤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她的聪明宫女答复她说:‘莫非他们找着、分掳物?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但是,实际倒是雅亿用“帐棚橛子”击杀了西西拉(5:26 - 27),这一激烈的反差充满戏剧性,深切地表示了人的高傲在神权面前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彰显了神的旨意不成违背。
2、汗青背景:信奉危急与政治分裂交叉
战役场景(6 - 22节)是诗歌的首要内容,详确入微地描述了各支派参战的环境以及西西拉军队的溃败。在这里,我们看到分歧支派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示,有的主动呼应,有的却置身事外,活泼地揭示了当时以色列内部的庞大局势。雅亿之举(24 - 27节)充满戏剧性,雅亿利用家庭东西帐棚橛子击杀敌军魁首西西拉,这一情节不但表现了雅亿的勇敢,也成为窜改战局的关头事件。西西拉母亲之哀歌(28 - 30节)则充满了反讽意味,她对儿子战利品的胡想与实际中儿子的灭亡构成光鲜对比,深切地揭露了仇敌的绝望与神意不成顺从。结语(31节)以祈求神使仇敌灭尽、义人得胜扫尾,再次夸大对神的信赖与依托,表达了以色列人对战役与公理的巴望。
5、利用与深思:古为今用的属灵启迪
3、文学布局:对称与对比构建的诗意天下
神与人的互动构成了诗歌的根基框架。神主动参与战役,以雷雨、大水等天然力击溃敌军(5:4 - 5, 20 - 21)。“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进犯西西拉。基顺古河把仇敌冲没。我的灵啊,该当尽力前行。”神通过天然征象揭示其无敌的力量,摆布着战役的局势。而人的回应则闪现出多样性,底波拉揭示出出色的带领力,她英勇地站出来,鼓励以色列人抖擞抵挡;雅亿勇敢地采纳行动,用聪明和勇气击杀西西拉;但同时,部分支派却挑选不参战,这类对比更加凸起了分歧人面对神的呼召时截然分歧的态度。
《士师记》第五章所反应的期间约莫在前1200 - 前1050年的以色列士师期间。这一期间,以色列各支派只是疏松的联盟,贫乏强大的中心集权。在军事上,迦南人具有铁器上风,赐与色列人带来了庞大的压迫。宗教层面,以色列人多次背叛神,堕入“犯法—压迫—呼求—挽救”的恶性循环当中。这类循环在《士师记》2:11 - 19中有详细记录,以色列人不竭地离弃耶和华,去奉养别神,惹神发怒,因而神使他们蒙受外邦人的压迫。在磨难中,以色列人又呼求耶和华,神就鼓起士师挽救他们。但是,士师身后,他们又重蹈复辙。
此次战役具有严峻意义,它突破了迦南人耐久以来的军事把持,如诗歌中所说“以色列人的刀剑锋利了”,标记取以色列人在军事上的一次严峻冲破。但部分支派,如流便、基列、但、亚设未参战(5:15 - 17),这一征象深切透露了以色列族群内部的分裂。这类分裂不但减弱了以色列团体的气力,也反应出当时各支派之间在好处、信奉和连合认识上的庞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