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不速之客分享仙丹 老子师徒岳麓飞升[第5页/共6页]
老子摆了摆手,又表示众弟子起家,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成相悖,尔等记着我的话就是了。”
从京都洛阳西出函谷关,溯渭河一起西行,长途跋涉后终究入得秦地。几经展转,又入得大散关,守关人尹喜洒扫四十里,夹道焚香相迎,执礼甚恭。尹喜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也是可贵一见的怪杰。居住期间,两人相谈甚欢,默契天成。
老子喜形于色,命徐甲唤来十二生肖,各食一粒。众生肖马上有了精力,点头摆尾蹦跳,皆自如飞腾飞落。
茫茫宇宙宽襟抱,朗朗乾坤垂箴柬。
睿智超前无穷尽,愚人俯视叹圣贤。
有诗为证:
位于狄道郡城洮河西岸的小洼山,林木苍郁苍翠,野花各处芳香;山石堆叠,峰峦峻险;山峦巍峨,蜿蜒如龙;水洁景秀,氛围清爽。气势宏伟壮、风景幽雅。有座寺庙深藏小洼山腰。老子和信众弟子曾前后三次到该地过夜。人们尊称老子为龙,厥后便将这座寺庙称为“卧龙寺”,并把老子路过到广河的流水称为“伯阳河”。
秦佚等众信众蓦地觉醒,只看到白发白须、倒骑青牛的老子身形仍然逗留在坐化台上,只是愈来愈小,直至垂垂消逝。而远处又见老子骑着青牛,头上灵光闪闪,脚下祥云环绕,百鸟翱翔于四周,飘然高涨,越升越高,渐渐消逝在一片光辉的霞光中。
老子飞升后,为了记念老子,先人将老子飞升之地后名凤台,以凤凰来降得名,亦称超然台,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品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久居东山,也经常与信众弟子下山玩耍。
秦佚诵完悼文,此时,光辉的晨光熠熠生辉,与山中云海交叉一起,老君顶、混元石、北斗台耸峙云端,相映成趣,松柏翠绿油亮如洗,空中仙鹤回旋,凤凰和鸣,梅花鹿在橡木林间腾跃,彩蝶于百花丛中成群飞舞,全部老岳麓山便变幻如神瑶池地。
徐甲与众生肖惊诧不已,这四位竟是花猫、狐狸、灰狼、猎豹。
老子等食过飞升灵药次年三月廿八日,老子正在超然内堂誊写经文,忽有弟子入告,堂前有神鸟自天而降。老子讶然,持笔而出,果见凤凰栖于梧桐之上,见老子,展翅腾空,绕树三匝,三点头乃长鸣而去。
历经三年后,终究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老友共聚林间,批评风景,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这时秦佚前来吊丧,大哭了几声就要了。老聘的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如许吊丧,合适吗?”秦佚说:“合适,开初我觉得他是得道的贤人,现在晓得不是的。刚才我去记念的时候,瞥见白叟哭,仿佛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仿佛哭自已的母亲。他们以是如此,此中必有本不来想来记念而来记念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违背天然宣泄过分的感罚。该来的时候,老聘先生应时而生,该分开的时候,老聘先生顺理而死。安然地应时而顺理,哀思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前人把这叫做天帝消弭倒悬之苦。”)邻居听完他的话后,仿佛都有点贯穿了,因而又问道:“既然你不哀思,为甚么又要哭三声呢?”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并不是因为哀思,是在与老聃告别呢。一号,是说他的出世符合天然之理;二号是说他的死也是符合天然之理;三号是说他所传授的天然有为的事理也是符合天然之理。老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天然的事理,另有甚么值得哀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