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师徒有道过三关 骆驼摆阵智退敌兵[第1页/共7页]
赶骆驼人与老子一行讲完这个水晶、玉莹化为盐池的故事,金猴笑道:“我却传闻,那盐池很早就有,是麒麟撒所构成。好久之前,有一头麒麟,曾呈现在一片荒滩上,本地人不知是甚么植物,觉得是怪,便群起进犯。麒麟撒了一泡尿便分开了荒滩,便构成了盐池。”
有一天,玉莹和水晶在运盐路上,被骆驼国兵士抓去做修城池,一个被分去采石头,一个被派去挑土石,俩人谁也见不上谁。修骆驼城但是苦差事,玉莹和水晶刻苦惯了,倒也不怕,只是俩口儿没法见面,相互思念对方。监工们象虎狼一样,民工们日夜苦干,稍一怠慢,便皮鞭棒棍齐下,把他们打的皮开肉绽。生了病,施工中砸断了腰腿,不管死活,往山沟里一扔,任风吹雨淋,狼虫撕撤。民工们不甘忍耐如此践踏,鄙人面串连着逃出去回故乡。
连续多日,来敌屡攻骆驼城不下。便在城外用牲口骷髅、乱木等,填压了骆驼城赖以保存的水道,迫使全城断水,令骆驼王难以死守。骆驼王便施“悬羊敲鼓、饿马摇铃”之计:将山羊悬吊,使羊踢鼓。鼓声咚咚;将战马断草,使饿马连连摇首,铃声不断,延缓入侵者再度攻城时候。而他则批示军民,挖掘好一条隧道,把大麦和高粱捋得只剩头顶上的穗穗,装入上千个麻布袋中,全数捆绑精骆驼背上,筹办带全城军民从隧道安然撤离。
老子喘气着对骆驼王笑道:“白骆驼公然名不虚传,令我勉强追追平局。”骆驼王拭把额头汗水谦恭道:“青牛真乃神牛也。”
那还是骆驼王修城池时产生故事。
第二日,老子骑青牛载老鼠,金虎载玉兔,乌龙腿爪盘蟒蛇浪荡上方,红马背立雄鸡,白羊、毛猴紧跟,黄狗与胖猪随后,在浩繁骆驼国军民出动的欢迎下,走出骆驼城。
而后,骆驼城多年无战事,直至唐大历元年,战事复兴,骆驼国灭亡,百姓四散逃离,骆驼城荒废。
老子道:“尔等不必抱怨。当年,我大周穆王天子虽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之韬略,然西行驾乘人赠八骏,招摇过市,也未免有张扬之嫌。犬戎之地生疑,道理当中。我等莫要计算,还是商讨如何过三关之事为好。”
青牛道:“我也传闻,在很早很早之前,不管是在天宫,还是在人间,盐都非常稀缺、金贵。天宫里有一头神牛,把玉皇大帝的盐偷吃了,玉皇大帝晓得今后,大发雷霆,就把神牛贬到人间来,让牛刻苦受难。神牛来到大家间,前后去过中原大地、江南水乡、塞外高原,想寻觅一个处所,为人类造一个盐池。但是,它夸姣的欲望却得不到人们的了解,因此到处碰鼻――那边的农夫、渔夫、牧民,都不肯意让它占有他们的农田、湖泊或牧场造盐池。厥后,神牛来到了黄河之滨高台的一块荒滩中,这里的牧民对它非常欢迎,情愿让它落脚;因而,神牛就卧在荒滩,躯体化成了一个盐池。”
甘州高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它东邻临泽,西与酒泉、金塔相连,南与肃南大河区交界,北依合黎山与阿拉善右旗相邻。其阵势南北高、中间低,形如马鞍。在这马鞍当中,有一个因雨水冲刷构成的周遭十余里的塬地,塬地上有个以骆驼定名的小国,名曰骆驼国。这骆驼国百姓不过万人,骆驼却有两千多匹,家家都圈养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