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慎子 > 第8章 逸文

第8章 逸文[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古之全大抵者,望六合,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神通,托是非于奖惩,属轻重于衡量。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以外,不推绳以内,不急法以外,不缓法以内。守成理,因天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朴素不欺,心无树敌,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旗号稳定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闻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善于简,福莫久于安。(按:《韩非子》有此文)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符合民气罢了。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按:《绎史》引此四字作:虽在蛮夷)类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自治水者以下又见《列子·汤问篇注》,九州四海作虽在夷貊,与《绎史》合。)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谓愚也,而鄙意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按:《鬻子》有此文)

故治国无其法例乱,守法而稳定则衰。有法而行私,谓之犯警。以力役法者,百姓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以道变法者,君长也。(《类聚》五十四)

鲁庄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初学记》十6、《御览》五百七十五)

君臣之间,犹衡量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六合之理也。(《御览》八百三十)

田骈名广。(《庄子·天下篇释文》)

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文选·吴季重答魏太子笺注》)

道胜则名不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弃道术,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识识天下,谁子之识能足焉?(《荀子·王霸篇注》)

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敷相容也。(《意林》)

众之胜寡,必也。(《文选·夏侯常侍诔注》)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以是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淮南·道应训》)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公输子,巧用材也,不能以檀为瑟。(《御览》五百七十六)

折券契,属符节,贤不肖用之。(《御览》四百三十)(《抄本书钞》百四云:折券契节,贤不肖日之物,以此得而不记于信也。按:文有脱误,不成读。)

有衡量者,不成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成差以是非;有法度者,不成巧以诈伪。(《意林》、《御览》四百二十九)

昔周室之衰也,厉王扰乱天下,诸侯力政,人欲独行以相兼。(《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注》)

《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旧事也。(《意林》,又《经义考》引此文下云:至于《易》,则吾心阴阳动静之理备焉。未见所出,当考。)

厝钧石,使禹察锱铢之重,则不识也。悬于衡量,则氂发之不成差,则不待禹之智,中人之知,莫不敷以识之矣。(《御览》八百三十,又《意林》节引)

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移富国之术而富民,移保子孙之志而保治,移求爵禄之意而求义,则不劳而化理成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