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灵气初现 大世将出(下)——亭中看风雪 寒梅化酒道长生[第1页/共2页]
“十万大山千里雪,千秋万代长生醉!”
江小白不懂,却仿佛故意有所感。
恰是之前呈现在桃花里上空的两只黑颈鹤!
两声高亢宏亮的鹤鸣从劈面山岳中蓦地响起,漫天飞雪中,两道黑影从那片腊梅林中冲天而起,随后飞过深渊,便在江小白的上空回旋飞舞,像是老朋友在打号召。
这是一只单身狗的哀思!
江小白八岁起走这条路,这条“路”已经走了整整十三年。
看来,大黄见了老朋友,也镇静。
四方亭中,青炉温酒,浓烈的酒香从炉火中逸散而出,挡住了腊梅傲骨的暗香。
有一名老道人便隐居在此!而这老道人与江小白有师徒情分,与江小白归天的爷爷是至好老友。
从高空望去,深渊飞雪中,一人仿佛踩在虚空中,似神仙渡空!
江小白走至亭中,放下小丫头,躬身抱拳,对老爷子行了个道家的长辈礼。
梅林中心有一草庐,庐前有一四方亭,亭下有一白叟,留着长冠,发须皆白,比那四周的梅花都差不了多少。
小丫头被江小白紧箍在怀,大黄则把狗头埋在背篓里,说不出的风趣。
自武当道门张君宝,禅宗少林祖师达摩以后,数百年后的修行之人,记录中已无一人可至此境地。
老道瞟了江小白一眼,慢悠悠地叮咛道。
“我晓得你晓得后必放心中会震惊,但事情远非你大要所想的那么简朴!”
“二爷爷!”
只见,他身后的大黄狗竟心领神会地弯腿一跳,跳进了他背后的竹背篓中,然后调剂了下姿式,两只前爪趴在背篓上,头冲着天上的黑颈鹤“汪汪”叫着。
木屐踩着坚固的雪,收回“咯吱咯吱”的声响,昂首往山顶望去,风雪飞舞中,只看得清昏黄的孤峰。
但就如禅宗三境,看山不是山,偶然你亲眼所见的东西是虚妄,让人生了害怕之心。
一片淡雅的梅花暗香没被风雪吹散,吹进了江小白的鼻孔。
月朔看慈眉善目,神仙气质,但见了他一身脏黑的道袍,和其腰间挂着的一大木葫芦,这形象就大打了扣头,却别有一副猖獗不羁的不凡风骨。
山前临的是翡翠河,在风水之学中又有龙游浅水,飞龙出渊的风水之势,乃是一块风水福地。
江小白顿时眉眼一睁,夙来云淡风轻的脸变得非常震惊。
飞雪中,劈面的山岳,一大片腊梅临寒盛开,如白云微卷,欺霜赛雪,在风雪中傲然绽放。
木藤只要腕口大小,对平常人来讲,底子就不成能,要倚仗这一条枯藤畴昔,的确是天险。
待大黄本身跳进了身后的竹背篓,江小白走到绝壁边,山崖下的峡谷在雪中深不见底,卷着凛冽的北风如冰刀子般,那条枯木藤蔓在风雪中如风中摇絮。
将船停靠,轻车熟路地寻着一条乡野小径,江小白便带着小丫头悠然上山,大黄狗紧紧跟在背面。
近五十步间隔,不到一分钟,江小白安然过了这道天险,到了劈面。
但纵使暴风寒雪,江小白却一步一步踩在枯藤上,往劈面山岳轻点而去,胜似闲庭信步,虽没有当代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肆意萧洒,却独占悠然的淡然绝世。
山路虽峻峭难走,但江小白抱着小丫头如履高山,看似不急不缓,脚力实际快的很。
飞龙峰,海拔千余米,山势起伏蜿蜒,如卧龙之身,东边山头呈腾飞之势,故称此峰为飞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