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尘埃落定(下).第一更[第1页/共3页]
听德庆天子这么说,温观良不由心中一急,一时候也顾不得保全与左兰山的奇特表示,亲身出列道:“陛下,老臣另有要事禀报。”
宦海之上的敌友是非,并非是由小我意志决定的,不然就不会有“屁股决定脑袋”之说了。
如果朱和堉终究能够掌控都察院,那么他固然还是在朝中没法把握实权,但话语权却会变得更重,起码已是自保无忧了。
或许是见朝堂氛围诡异,百官沉默,心中有些不喜,以是德庆天子也没有了持续早朝的心机,缓声说道:“既然如此,诸事已定,若众爱卿再无他事的话,那么就下朝吧。”
面对德庆天子突但是来的官职变更,百官当中,最高兴的,或许就是温观良了。
“……着原户部尚书李成儒,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博采华,年龄已高,恩准致仕回籍……”
这般小范围的洗牌,又会给朝廷中枢本已是稳定多年的派系权势漫衍,带来如何的影响?
“百官寂静!!”
PS:第一更。
在赵俊臣看来,对于德庆天子的这类安排,周尚景也必然是不乐意的,户部虽说名义上掌管着天下税赋赋税,但实际上明朝逃税环境严峻,国库之银的利用又有定命,油水固然很多,但周尚景不必然能看得上眼。而与户部分歧,吏部掌管官员审调升贬事件,乃是庙堂中枢最核心的衙门,首要性远非户部可比,又被周尚景运营多年,拿一个吏部侍郎换一个户部侍郎,周尚景又怎会乐意?
对于德庆天子的这般旨意,一众大臣,不管是太子一党还是阁老温观良,或许会有些不甘,但都没有太多反对的设法。
究竟上,以现在户部的状况,赵俊臣究竟是不是户部尚书,实际上没有任何辨别,只是让赵俊臣多了一个名分罢了。
原户部尚书李成儒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件事德庆天子却并未对赵俊臣说过,这般任命看似不起眼,但如果遐想到都察院右都御使吕纯孝也是太子朱和堉的人,那么此后都察院这个监察衙门,怕是要受太子朱和堉的影响更深了。
李成儒、詹善常、马森、张轩等人,亦是或喜或忧,纷繁向着德庆天子叩拜谢旨。
~~~~~~~~~~~~~~~~~~~~~~~~~~~~~~~~~~~~~~~~
“……着原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张轩,改任礼部右侍郎……”
户部是赵俊臣的地盘,但调任户部左侍郎的马森倒是首辅周尚景的人;吏部是周尚景的权势范围,而升任吏部右侍郎的刘长安,背景倒是赵俊臣!这般相互掺着沙子,赵俊臣与周尚景,又该会如何对待对方?
赵俊臣皱着眉头,昂首悄悄打量着德庆天子,却见德庆天子此时仍然是一副严肃尊荣的神态,没有任何窜改,只是看着朝中百官的喧闹,皱着眉头有些不满。
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变动,就算在每三年一次的官员审调之期,也是很少见到,更何况,变动的还是吏部、户部这些相称紧急的衙门官员?
但是,赵俊臣没有力量抵挡德庆天子,但周尚景却有!究竟上,之前若不是有周尚景表态,德庆天子想要南巡的事情,底子用不着这么费事。
一时候,朝中众官员,包含赵俊臣在内,皆是把目光集合在了内阁首辅周尚景身上,在这个时候,能让德庆天子变动主张的,也只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