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选诗[第2页/共6页]
下中午分,枢密院的万俟参军受命前去策应赵官家,但尚未走出大营,身后便有同僚胡闳休追来同业,略微一问才晓得,竟然是吕颐浩吕相公之媒介语成真了——之前南京沦陷,动静传到东南,李纲李公相马上发御营后军往火线而去,成果军队尚未过江便产生叛变,统制王亦直接离开批示,强行占有了江宁府,并纵兵掳掠,李纲无法,只能先试图平叛。
赵官家持续负手背对世人低声言道,调子之低,仿佛喃喃自语。“若韩世忠去了顺昌府,就在郑州南面,完颜兀术必定要分兵应对,乃至说不得能将这个当日吃过败仗的四太子提早吸引过来,到时候东京天然松快很多……可那样,休整未结束的韩世忠部的捐躯又如何?顺昌府百姓又如何样呢?这倒不是说宗泽和韩世忠谁该死,东京与顺昌府百姓谁该留,是个二选一的题目,而是一句话说出来,稍有侧重,便要有不晓得多少性命为此搭上。”
但是,赵官家点头以后,复又摊开手中甚么散集放在身前:“你们看此首诗又如何?”
PS:大师晚安,周末吃点好的……
被晾了这么久,胡闳休早已经失措……毕竟嘛,他到底是富朱紫家出身,如有阿谁胆量劈面劝谏,早八辈子跟陈东一起上书‘批评乘舆’了,何至于本日?并且方才他也是将此诗朝下递上,便是要‘隐谏’之意,那里会想到赵官家不管不顾,直接摊开来讲呢?
二人各自一振,从速施礼,然后仓促而去。
胡闳休抬手接来去看。
万俟卨却只感觉好笑,堂堂太门生记些诗词还要翻书?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
且说,胡闳休并未多想不提,万俟卨细细思考,却更加多出了一身盗汗——易安居士那首闺怨词极好,但不应时宜是必定的,而‘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赵官家本人身前却不但是不应时宜,更是要命的言语了!
赵玖不觉得意,本身拿起书细细打量,持续点头晃脑念叨:“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臣冒昧……若以诗来论,还得向唐诗中去寻。”万俟卨瞥了眼尚在思考中的胡闳休,然后微微正色,便侃侃而言起来。“正所谓‘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摩诘十七岁做的此诗,道尽多少游子心态,可谓重阳诗中魁首。”
“我们正在论重阳诗词,两位都是太门生出身,万俟卿还做过传授,以是虽是陪都临时殿试授官,却应当也都是文辞上的妙手,且听听你们言语。”赵官家受了万俟卨一杯酒,方才随口而对。
而赵官家笑完以后,也是再度点头:“不错,这首词虽是闺怨词,只是捎带了这重阳二字,但却写到了绝妙的份上,仅此一句,莫说重阳词,便是自古以来多少闺怨辞赋诗词,也被要这句压下去了……实际上,方才林学士群情,恐怕易安居士本身另一首《一剪梅》,也只能整首比过来,单句也是比不上这句的。”
赵玖点了点头,顺手接过来,只是一看,便不由发笑,然后当众将这首诗题目念了出来:“这是岑参的《作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封大夫是封常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