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腹有诗书几何?(上)[第1页/共3页]
酒过三巡,郝隆起家对陈操之道:“陈掾,你现在已经是征西军府的一员,既为桓大司马幕僚,必知军府常例——”
一行人绕过子城,将至姑孰北门时,见城门大开,驰出百余骑,镇西大将军桓温率文武属僚来驱逐帝使王坦之,桓温已得谢玄快报,晓得朝廷下诏加他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故出城相迎。
陈操之道:“郝参军知鸡鸣狗盗之说乎?”
陈操之见世人神采,心知入西府要答难是这个郝隆诬捏的常例,但郝隆既然这么说,桓温也默许,他除了应战别无挑选,象郝隆这类狂士,必然要想体例波折之,不然的话他今后在西府将会举步维艰,当即不疾不徐隧道:“我闻往年七月七,郝参军坦腹炎阳下,说是晒腹中书,可有此事?”
郝隆此题比较刁钻凶险,若陈操之褒桓温贬孟尝,那就是面腴,传出去必为那些所谓的高士鄙夷,而贬桓温天然更是不可,有这些拘束,陈操之就很难阐述了,勉强阐述,也必是陈词谰言,如此,陈操之第一题就难以让桓暖和世人对劲。
谢玄便知桓温也成心考校陈操之,当即静坐旁听,有点为陈操之担忧,若一入军府就受挫,必被桓温看轻,陈操之在西府的出息堪忧。
陈操之眉头微皱,谢玄并未对他说过甚么常例,当即拱手道:“操之初来乍到,还要请郝参军多指教。”
桓温举杯含笑,心想:“郗佳宾对这个陈操之推许备至,誉为汉高祖之张良、魏武帝之荀彧,我实未坚信,本日就让郝佐治考上一考,看究竟有无真才实学,陈操之不是王谢后辈,入我军府不能仅靠夸夸清谈。”见谢玄朝他看来,便点了一下头。
世人一愕,随便便有人大笑,谢玄亦笑,心道:“妙,这个狂士正该如此挫辱之。”
郝隆盛气道:“好,我先问你三难,然后你再问我三难,看到底是谁读书少!”
冉盛却不肯当伍长,来由是不想分开操之小郎君。
谢玄悄悄不忿,狂士郝隆想给子重来个上马威啊,入西府何曾有这类常例,他客岁来姑孰就没有如许的事,明着欺负子重家世不显罢了,子重精通儒玄,但如许关于时务的答辩只怕仓促没法应对,当即目视桓温,但愿桓大司马制止郝隆——
桓温另有一点也与王敦类似,王敦娶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襄城公主为妻,桓温老婆是晋明帝之女南康公主。
五十2、腹有诗书多少?(上)
只见郝隆面皮紫涨,怒道:“几卷书是一肚,万卷书亦是一肚,汝焉知我读书少!”
桓温哈哈大笑,说道:“这是块璞玉啊,尚须磨砺。”
姑孰城始筑于东吴黄武年间,因姑孰溪而得名,东临白纻山、西濒长江,乃建康流派,节制了姑孰,建康就是流派大开。
郝隆道:“入军府,不比那些说不管有、谈空说玄的清谈,要有务实的才学才行,初入西府的幕僚,都要答复三个答辩,这三个答辩不涉儒玄、无关释道,只考识见和时务——”
陈操之微微一笑,眼睛看着郝隆中年发福的肚腩,说道:“郝参军实在可悯,不但无衣可晒,读书亦少,一肚能容几卷书哉!”
陈操之点头道:“孟尝君与桓郡公岂能相提并论——”
陈操之终究见到了东晋一朝的枭雄桓温,那刘琨家妓说桓温与刘琨比拟“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实在有些歪曲,桓温身高七尺余,豪放有风概,紫眸猬髯,面有七星,姿貌甚伟,所谓面有七星,就是桓温脸上有七个黑痣,呈北斗七星摆列,相者以为这是极贵之相,以知人闻名的沛国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把桓温比作孙权和司马懿,评价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