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草堂二问[第2页/共3页]
陈操之代为缓颊道:“仙民兄,我与刘尚值一起结伴而来,若他单独归去,我心何忍,不如由我代他答这一题如何?”
刘尚值内心不是很有底,对陈操之道:“子重,你先请。”让陈操之打头阵,他好听听徐邈是如何出题的、陈操之又是如何答复的?
刘尚值留阿娇在车上,带着一个仆人,与陈操之主仆来到湖畔那一排草堂外,但听静悄悄没半点声音,仿佛草堂并无人居住。
刘尚值说道:“我们来得早,慢说门生没有到,就是徐博士恐怕也还在草堂高卧——”
陈操之道:“就是答不上来也不要紧,前汉匡衡凿壁偷光夜读书,你也能够趴在草堂窗外听徐博士讲经,这都是风雅事,徐博士应当不会赶你走。”
————————————————
陈操之道:“败兴而来,答不对题而返,有阿娇作伴,又何憾焉!”
徐邈问:“两位谁先答题?”
徐邈对陈操之观感甚佳,所出题目亦不甚难,现在轮到刘尚值了,徐邈出题道:“《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请用《庄子》原句解释之。”
除了江东士族后辈,另有很多豪门学子也来此向徐藻博士请教,南人、北人都有,徐藻本着先圣“有教无类”的主旨,对每个肄业者只提一个题目,答得合意的就答应其入室听讲,并不收束脩之礼,可肆意挑选听《庄子》、《孝经》、或者声韵之学,门生来去自在,毫不束缚,徐氏书院这类自在的民风很受学子们欢迎。
刘尚值面红耳赤,寒春季气额头冒汗。
这少年见陈操之姿容端秀、言语明朗,真是可贵一见的人物,行礼道:“鄙人徐邈,字仙民,徐博士便是家父,两位远来,请到草堂略坐。”
陈操之浅笑道:“请徐兄出题。”
刘尚值顿觉头大如斗,他先前听陈操之的题是毛诗的,不难,正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他这一题却要高出老、庄这两大通俗文籍,他刘尚值儒经还算清通,老、庄玄学却未浏览,徐邈这的确是用心刁难嘛!
刘尚值抓耳挠腮,看着陈操之,苦笑道:“子重,本日始恨常日不消功,唉,阿娇误我!”
徐邈静候了一会,说道:“答不出来吗,那就请回吧。”
陈操之回声答道:“‘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桃花之光色,又有由少入盛,喻光阴交移之意。”
刘尚值一窘,只好道:“七百里,七百里。”
徐邈双手交叠按在膝上,朝陈操之一躬身,挺直腰板,出题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何解?”
陈操之笑道:“我又不能预知徐博士出的何题,如何帮得了你!如许吧,我不出示葛师的荐书,与你一道答题,这可算是同甘共苦了吧?”
“小郎君你看——”冉盛俄然指着道旁一块石头叫道。
门生都是住在吴郡城里的,早来晚归,而徐藻并不管门生的饭食,由他们自带汤饼,夏季还好,夏季饭菜冰冷,实在是难受,有钱的朱门大族总舍不得让后辈刻苦,吴郡高门陆氏、朱氏、薛氏,另有会稽大姓虞氏、贺氏,以及邻近郡县的士族都有后辈在这里肄业,这些大族在小镜湖对岸盖起一幢幢小板屋便利后辈饮食歇息,这些小板屋简练高雅,比湖那边的徐氏草堂气度很多。
刘尚值看到冉盛在翻白眼,有些难堪地冲陈操之苦笑,低声道:“悔不该带她来此,真是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