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陈家众人像[第2页/共2页]
范氏是隔壁路北村的,和陈家几兄妹的后母孙氏通同出一村,这范氏家里也有几亩薄田,日子也勉强过得去,按理说在村里是不愁嫁的,但是架不住范氏长得那叫一个一言难尽。范氏五官实在不丑,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冷不丁一看五官另有点清秀的意义,但是她黑,还矮。黑的比每天在地里晒着干农活的男人还黑。矮的和十二三岁摆布的小女人一样矮。
陈二郎十九岁还没说上亲,一个是人家嫌弃他家里乱七八糟一大堆兄弟姐妹,再一个就是真的拿不出聘礼来。可巧那天送后母孙氏母女三人回路北村探亲的时候被范氏看到了,十六岁的范氏对看起来憨浑厚厚的陈二郎动了春情了,回家托人一探听他还没订婚,不要彩礼也要嫁畴昔,范氏家里想着有人娶走她就不错了,托人上门提亲。
陈忠贵陈二郎比陈大郎小两岁,家里只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天然选了宗子,十一岁的陈二郎就跟着老陈头学木工技术做学徒,刻苦受累好几年,哪怕徒弟是亲爹也够受的了,终究熬到出师了,家里又忙活给陈大郎娶城里的蜜斯,一家几口几年积累的钱一下子全都掏空。轮到陈二郎了只要那范氏情愿不要聘礼嫁给他。
陈四郎是个不安于近况的,每日揣摩着如何挣钱,去集市上买过菜,跟别人一起打过猎,乃至还想去镇子上的镖局学武做镖师,被老陈头强权弹压今后每天只能混在家里帮帮三哥各种地,在村里转悠揣摩他的新挣钱体例。
结了这门好亲以后陈大郎就和赵娇娘搬到镇子上住了,时至本日已经快二十年了,在镇上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陈兆厉本年十七,从八岁发蒙读书,十五岁那年中了童生,筹办翻过年了局尝尝院试,陈大郎是个有见地的,决定让大儿子中了秀才今后再找婚事。二女儿陈玉芳十五岁,是玉芝这一辈的长女,婚事已经定下了,定了亲哥哥兆厉的同窗,也是个童生,一样等来岁院试过后再结婚,三儿子陈兆贞本年才十二岁,和亲哥哥一个书院读书。
于掌柜对陈大郎那是好评有加,感觉凭陈大郎这类人今后必然会有出息的,哪怕在白玉楼跟着他混呢,做个小管事也是使得的,这类潜力股韩三娘当然要抓住了,带着女儿赵娇娘去了白玉楼买金饰趁便相看陈大郎。
大房这一家子只要逢年过节才回到驼山村,固然名义上没分炊但是实际上和分炊没两样。眼看着大房日子超出越好,每年只往家里交极少的钱,一家五口在镇上过得清闲安闲。二房陈忠贵和四房陈忠华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