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场比试见真功[第2页/共5页]
他这一起“虎将摄龙拳”情势甚为罕见,左手为掌是为龙,右手为拳是为虎,龙掌要诀在于一个“震”,虎拳要诀在于一个“破”,对敌之时掌风恢宏震慑八方,可将仇敌困于一处,逼得对方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制于一方,再以铁拳聚力一点,一时发作,将其破之毙命,这路武功有八招掌法,八招拳法,八招合法,共二十四路,掌为辅,拳为主,故而叫做拳法。这是俞大猷十年苦心孤诣研讨的一门工夫,精华在于将周身外力内气一时激起溃涌,出拳凶悍野性如猛虎下山百兽奔腾,掌声音如龙吟其势翻云覆雨,是以取名。李良钦见此工夫能力太大,俞大猷尚且年青还未完整收发自如,若不能严加节制恐怕会穷耗精气乃至油尽灯枯反造其害,非内力登峰造极从心所欲者难以掌控,不准他发挥研习,俞大猷年青气盛却以这门工夫为荣,心中决定将来收了门徒只传授本门剑棍,这门技艺毫不过传,便瞒着师父暗自练习。
俞大猷大惊,他本觉得普从好不轻易靠的近前必用杀招,哪想的竟然是如此行动,一下子惶然无措得空思虑,只凭着本能身子下认识的朝着普从的手指撞了畴昔,正中穴道,俞大猷刹时左臂又麻又痛再不能举。
普相拉起普真,伸手拍开他身上穴道,一起走到俞大猷面前施礼,此战俞大猷仅仅左臂重伤便力挫少林三圣,三场比试只差最后一步,贰心中对劲将棍鞘长剑合在一起拱手向三圣行礼“承让!”。
俞大猷的“天赐十七剑”是当年李良钦游历天下山川大河时所悟,面对东海挥剑起舞,身如出海蛟龙,剑势气吞江山,招式大开大合如同如岑岭大海般连缀不断阵容恢宏。当年李良钦仰感彼苍无穷浩大,俯瞰大地无边茫茫,与苏东坡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神魂订交,以为人间壮阔异景都是上天恩赐,故将此剑法取名“天赐十七剑”。
俞大猷大笑:“多普相大师美意,鄙人带的剑来。”世人听他这话纷繁猎奇,他身上并无剑柄承担,所带物品不过一只酒壶一杆铁棍,那里带得下一柄剑。
普从固然刚才占得上风,但看他遁藏迅疾,所使的招数确切罕见诧异,正要再行出招,俄然俞大猷一掌拍出,普从只感觉一阵江河澎湃之势铺天盖地而来,掌风如同龙吟气势百兽奔腾,不敢驱逐回身避开,俞大猷紧跟着一拳打出,旁人只感觉力道石破天惊,普从只得再行闪避,这一拳打在他身后的一樽石雕香炉上,将其打得粉碎,此次他尽力而上,一下子露了实在工夫。拳掌齐出,掌势震天骇地,铁拳势如破竹。
普从叮咛弟子速速将受伤僧众扶到配房医治静养,心中想到:“若再遣派低辈弟子上场,必定是一样成果,想要博得赌局,唯有本身与四位师弟亲身上场,两场中只要能拼力拿下一场,少林的名誉就算保住了,届时我等漂亮请他留下,他也必然无颜留寺,倒也不失名家风采。”便与四位师弟点头表示,对俞大猷说道:“俞施主武功绝伦老衲好生佩服,我少林工夫有七百余种套路,一百零八般绝技,三十六路内功,三十六路外功,我等资质痴顽难以贯穿,祖师神真绝可贵一二,但还是情愿与施主再请教一番。施主乃是海沧神剑传人,剑法高深天然是不言而喻,人云:诚拜名剑,如面君子,剑乃百兵之君,这第二场比试便是请施主与我三位师弟比试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