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1页/共6页]
烛影寥落铺在置于案沿的文书上。畴前也有这么一笔字,落在白底信笺上,发问阿兰若,他在院中寻出的她那些陈酿,是不是他信中所述的酿法。现在还是一样的笔迹,落下的寥寥数语,倒是句句荒唐,“相里阿兰若弑君杀父,此心暴虐,不啻虎狼,罪过昭然,更胜豺豸……”
这一段最后一个场景,是阿兰若叠起木案上染血的文书,缓缓置于油灯上,火苗胶葛着那些恍惚的血痕,燃尽只是瞬息之事。灰烬落在木案上,还带着些微火星。
七月二十二,上君大殓将尽,是夜,公主府被围,阿兰若被一把铁锁锁出府门,押进了王宫,安在她头上的罪名,是弑君。
哀哀嘶鸣中,金色的比翼鸟栖伏于河中心的铁柱之上,羽翼覆盖大半河面,翅膀再次扇动,周身竟燃起火焰。
倾画宫装严丽,停在牢门前两步,卒子翻开牢门退下去。阿兰若将手中一笔字扫尾,续道:“牢中无事,开初我实在不大明白母亲为何往我头上安如许的罪名,但揣摩一阵,也算想通了一些起因。”
天上长庚星亮起,夜枭族大王子喜不自胜,正欲领军渡河。月光星辉之下,隔河瞭望,却遥见对军主将手中蓦地化出一张一人高的铁弓,三支无羽箭携着凛冽风声划破夜空,无羽的长箭直直坠入河中心,化作三根庞大铁柱,立于澎湃水面一字排开。
青年一头黑发闲闲束于冠中,长得一张清寒淡然的脸,去处间却颇不拘,手中掂着根玉米棒子,像是恨不得将这根玉米棒子直敲到阿兰若脑门上:“事已至此,阿谁破王宫里头另有甚么值得你惦记的,我好不轻易将你救出来,你却急不成待又要归去,难不成,是为了沉晔?”话到此处略有沉吟,玉米棒子在石板上敲了一敲,“不对,到此时还放他不下,这分歧你的性子,你下山,究竟要做甚么?”
倾画夫人委地的长裙裾扫过地牢中阴沉的石阶,她听到绫罗滑过空中的窸窣声,昂首瞧了来客一眼,眉眼弯弯:“母亲竟想起来看我,可见宫中诸事母亲皆已措置停妥。”语声和缓,像她们此时并非监狱相见,乃是相遇在王宫的后花圃,酬酢一个平常号召。
牢中一片如死的安好,阿兰若伸手将文书搁在一旁,摊开一张白纸,重执了笔,一滴墨落在纸上化开,她轻声道:“母亲问我住得惯否,当日被母亲弃在蛇阵中,我也熬过来了。今次母亲将我关在此处,却还记得我好习字,例外备了笔墨纸砚给我,让我打发光阴,我又怎会不惯呢?”
苏陌叶讲给凤九的史册记录,说相里贺御驾亲征,拒敌十七日,力有不逮,终战死疆场。袒护在薄薄史页后的本相,凤九在这段回想里看到。战死的不是相里贺,而是阿兰若。
阿兰若手中的笔一颤,纸上是“浮生多态,天命定之”八个字。本是一笔好字,最后一字却因执笔的颤抖,生生坏了气韵。
八月初七,阿兰若赶赴疆场。战事月朔拉开,不过六天,比翼鸟族已丧失大片地盘,被迫退于思行河以南,八万雄师损了三万,五万兵士与夜枭族十二万雄兵隔河相望。
浓墨似的天幕,奔涌河道中滚滚业火,比翼鸟的哀鸣穿过噪音林,林中奏起奇妙的歌声,仿佛记念一族公主之死。而渺渺长河上,那些小小的红色的噪音花却不惧焚风,像一只只迁徙的幼鸟,穿过火焰漂散于河中,又似一场飞扬的轻雪, 有一朵特别固执,跋山渡水缓缓漂落于阿兰若鬓边,她抬手将它别入鬓发,手指在鬓角处轻抚后一停。那是沉晔给她别花后,惯做的一个行动。她愣了愣,很久,却笑了一下。金色的比翼鸟最后一声哀鸣,她抚着鬓边白花,缓缓闭上了眼睛。大鸟在河中静成一座雕塑,唯有火焰不熄,而长发的公主已靠着铁弓,耗尽了生命,步入了永久的虚无。大火三日未熄,燃烧之时,公主与铁弓皆化为尘沙,消弭于滚滚长河。这便是阿兰若的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