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诸葛妙退东吴[第1页/共3页]
但是,即便情势对己方倒霉,吕蒙仍然难以做出定夺。当初刘备进军益州时,孙权也只是坐镇陆口,遥控批示。固然他也曾亲临火线,但从未真正踏足疆场。但这一次,他倒是亲身率军,一起打到了江陵城下,能够说是御驾亲征了。
“说得也是,北方的外族大多脾气豪放,羌族之以是情愿跟随左将军(马超),除了耐久与他并肩作战以外,也与他豪放的脾气非常符合。”刘封点了点头。
留下这句话后,吕蒙等人便登船分开了小岛。
“东吴与我军自赤壁之战后,多年来一向是唇齿相依的盟友。东吴如果有难,我军必大力互助;我军如果有难,东吴也定会拔刀互助。反之,蜀地有崇山峻岭作为天险,吴国有长江通途作为樊篱,如果我们能联袂合作,便如唇齿相依,进可攻退可守,将来定能一举毁灭魏国,安定天下!”
“总之,魏讽之乱竟然涉及到了幽州,看来局势远比我们设想的要严峻很多。”刘封感慨道。
“……”吕蒙沉默不语。
如果魏军已经逼近樊城,那么从上庸通过水路运送粮草就会非常困难。但现在襄樊二城已破,完整能够绕道东南,走山路运送物质。魏军水军亏弱,没法完整堵截襄阳和樊城的联络,天然也不成能像东吴那样,将樊城团团包抄。
直到这时,刘封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究放松下来。战役,仿佛终究要结束了。
“司马懿!本来是曹彰代替了司马懿!”刘封恍然大悟。
“题目是,南匈奴归附汉朝已久,早已落空了游牧民族的勇猛善战。他们大多沦为汉人地主和豪强的奴婢,毫无斗志可言,还能希冀他们兵戈吗?”辛伍担忧地说。
见吕蒙沉默不语,诸葛亮便转头对刘封说道:“如果他们能迷途知返,与我军重修旧好,番侯无妨将朱然将军和潘璋将军放归东吴,以示诚意,如何?”
这番话固然声音不大,但在东吴世人听来,却比任何吼怒都更具震惊力。鲜卑人蠢蠢欲动已经让人忧心忡忡,现在再加上魏讽及其翅膀,这股火焰恐怕会越烧越旺,难以毁灭。如果他们打着汉朝的灯号,那就不再是简朴的外族兵变了。
“或许,他们是被曹彰的豪放所佩服也说不定。”刘封猜想道。
“莫非是……上庸?”刘封恍然大悟。
“我很快就会给你答复。”
“司马懿固然不是不晓得乘胜追击,但他更喜好稳扎稳打,待敌军怠倦后再停止反击。他为人谨慎,乃至有些凶险,以是鲜卑人应当不会对他感到害怕。”
“莫非是因为曹丕还没有被立为太子?”刘封猜想道。
“他是想一边安定兵变,一边南下……”
究竟上,当初北匈奴余部策动兵变时,作为主力的南匈奴军队几近毫无作为。终究安定兵变的,是后汉军队,以及凭借于后汉的鲜卑和乌桓马队。
“曹彰在代郡安定了乌桓兵变,一起追击崩溃的敌军二百余里,杀得他们丢盔弃甲。当时,鲜卑大人轲比能正带领数万马队张望战局,看到曹彰如此英勇,便立即派人向曹操要求归顺!”辛伍的声音在刘封脑海中响起。
就在他踌躇不决之时,诸葛亮持续说道:“更何况,曹操退兵并非虚言。前将军已经派人前去曹营,两边已经达成了和谈。”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终究抛出了他筹办已久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