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师徒缘分[第1页/共2页]
次日姜家大排筵宴,美意聘请诸葛亮,郡内名流皆慕名而来,此时的姜维才不过十五岁,天水麒麟儿的名号不胫而走。
那人大怒,捡起牛鞭便打畴昔:“你这孽畜,你骂谁?”
陇右黄土肥饶,正合适莳植麦粟,此时正翻耕地盘,筹办播种,一片欣欣茂发气象。
诸葛亮问道:“汝冠何字?”
那少年言道:“孔明种地,是因报国无门,避乱隐居。孩儿只是回籍探亲,另有大好出息,怎能与蠢牛为伴?”
此次颠末天水,本筹算见一见姜维,却因姜冏未曾提起,自发心中有愧,不便主动提出,没想到却在这里碰到了。
跟着屯田遍及推行,各地地步重新打算,沟渠纵横,耕牛各处,曲辕犁已经提高,耕地效力更高,另有试种两年的胡豆种子发到各地,产量比本来进步很多。
“这与种地何干?”姜维不满道:“孩儿既已行冠礼,就该做大事了。”
“啊这?”姜冏大惊,没想到诸葛亮竟对姜维如此正视。
姜家也是天水世家,四大姓之一,姜冏以子为荣,当日便将动静放出,遍撒名帖聘请郡内宿望,为姜维停止拜师之礼。
“孩儿说的是牛!”那少年指着耕牛,狼狈而逃,正往诸葛亮这边而来。
中原战事吃紧,军务繁忙,转眼便是两年多,姜维也长大成人,因思念父母,来信道别,回归故乡,诸葛亮常是以感喟。
诸葛亮看清来人,不由大笑,招手道:“姜维贤侄,怎能惹令尊起火?”
行至天水已是仲春,大地回春,一场春雨禁止雄师行进,只好暂住于冀城,诸葛亮闲来无事,便到陇上巡查春耕之事。
光复贺兰山下地盘,于灵武补葺边塞,收漠北流民,屯田安设,保塞匈奴一部分迁徙至陇上,与氐羌混居,其他安设在北地郡之南,父老分别地步,幼者就近到左冯飒肄业。
诸葛亮又道:“吾与士元因长年在军中,对伯约疏于管束,你又早分开荆州,不然襄阳麒麟必有你一席之地。吾观汝性淑忠诚,思虑紧密,文武兼备,实凉州异才,可为天水麒麟儿矣!”
诸葛亮笑道:“璞玉虽需砥砺,亦当温养。公以发愤训子,虽用心良苦,却如斧凿刀劈,未免暴殄天物。”
诸葛亮抬头观天,东风轻拂,缓缓道:“汉王乃天命之人,自有识人用人之能,非吾等所能料也!吾观伯约亦不凡才,此番收他,既为传道,亦为主公分忧!”
姜冏大惊道:“彼时犬子不过十岁,汉王如何晓得他?”
正安步而行,忽见田间一人弃了犁耙,扔了牛鞭,倒是个少年,大呼道:“好男儿当报国建功,岂能面朝黄土,虚度工夫?”
姜冏忙道:“智囊休要谬赞,此子本就眼高于顶,恐他是以暴躁,变成大祸。”
诸葛亮本想统统从简,但可贵姜家如此热忱,又爱好姜维之才,便只好任他鼓吹,借此机遇体味天水情面倒也不错。
姜冏叹道:“痴顽之才,一无是处,只会夸夸其谈,倒废弛了凤雏之名。”
还未反应过来,姜维已经扑通一声跪在黄土中,不顾灰尘叩首:“姜维愿跟随先生摆布,迟早聆听教诲。”
姜冏就教道:“智囊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