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师徒缘分[第1页/共2页]
“混账!”坐在沟渠边一人起家痛骂道:“你这孝子,才去了中原几年,便眼妙手低?那诸葛孔明也是种地出身,若无才学,口出大言只会惹人嘲笑。”
“当真?”姜维闻言蓦地昂首,双目放光。
诸葛亮在长安得知动静,命苏则暂代北地郡守,因念李符护民之功,于北地河岸为其立碑,供百姓祭奠。
此次颠末天水,本筹算见一见姜维,却因姜冏未曾提起,自发心中有愧,不便主动提出,没想到却在这里碰到了。
本来庞统将姜维带到襄阳后,却因常在军旅得空指教,便交给诸葛亮教诲,但未过量久,关羽在南阳出兵,诸葛亮北上,又将姜维拜托给水镜山庄。
姜冏大惊道:“彼时犬子不过十岁,汉王如何晓得他?”
姜冏忙道:“智囊休要谬赞,此子本就眼高于顶,恐他是以暴躁,变成大祸。”
“啊这?”姜冏大惊,没想到诸葛亮竟对姜维如此正视。
“快快请起!”诸葛亮上前扶起姜维,为他擦拭灰尘,慨然道:“汝有所不知,士元当初带你到襄阳,实在乃是受汉王唆使。”
陇右黄土肥饶,正合适莳植麦粟,此时正翻耕地盘,筹办播种,一片欣欣茂发气象。
跟着屯田遍及推行,各地地步重新打算,沟渠纵横,耕牛各处,曲辕犁已经提高,耕地效力更高,另有试种两年的胡豆种子发到各地,产量比本来进步很多。
诸葛亮言道:“伯约既已长大成人,又胸怀弘愿,何妨随吾前去军中,既为历练,亦为弥补先前错失之憾。现在你我再见,足见师徒缘分未尽,亮虽鄙人,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未知明公意下如何?”
诸葛亮点头道:“约者,束也!汝年青气盛,当以此为戒。”
诸葛亮本想统统从简,但可贵姜家如此热忱,又爱好姜维之才,便只好任他鼓吹,借此机遇体味天水情面倒也不错。
前面追来的恰是其父姜冏,正为天水功曹,他们耕作的这一片恰是官田,刘琦规定官员必须亲身下地,体味老百姓种地不易,方知治民之术。
心想此子莫非必定射中繁华,幼年时就被庞统点名收走,现在又被诸葛亮正视,被卧龙凤雏同时看中,姜家祖坟要冒青烟了。
“如此便有劳先生操心了。”姜冏也大喜过望,再看向姜维的目光,尽是温情和等候。
行至天水已是仲春,大地回春,一场春雨禁止雄师行进,只好暂住于冀城,诸葛亮闲来无事,便到陇上巡查春耕之事。
中原战事吃紧,军务繁忙,转眼便是两年多,姜维也长大成人,因思念父母,来信道别,回归故乡,诸葛亮常是以感喟。
诸葛亮看清来人,不由大笑,招手道:“姜维贤侄,怎能惹令尊起火?”
“孩儿说的是牛!”那少年指着耕牛,狼狈而逃,正往诸葛亮这边而来。
诸葛亮抬头观天,东风轻拂,缓缓道:“汉王乃天命之人,自有识人用人之能,非吾等所能料也!吾观伯约亦不凡才,此番收他,既为传道,亦为主公分忧!”
姜维固然不平气,但对诸葛亮还是非常恭敬,躬身道:“是!”
还未反应过来,姜维已经扑通一声跪在黄土中,不顾灰尘叩首:“姜维愿跟随先生摆布,迟早聆听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