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访隆中[第2页/共2页]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半晌院门开处,倒是一个孺子,见刘琦边幅陌生,却看到身后的徐庶,欣喜道:“元直先生?”
傍晚时分,卧龙岗上信步走来两人,一人长袖飘洒,一人青衣长衫,背着行囊,恰是诸葛亮和三弟诸葛均。
徐庶也在一旁愣住了,诸葛亮对这些东西构造非常精熟,喜好汇集各种古籍,常常本身揣摩改革,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均朗声念叨:
诸葛亮边指导,边说道:“本来犁架常常断裂,若改成三角状,便会安定很多,又节流很多质料,更便于推行。”
转头看到墙角的木犁,“咦”了一声,走畴昔扶起,细心旁观。
诸葛均吃惊道:“如此刚巧?”
诸葛均反倒吃了一惊:“兄长,这木犁莫非有效?”
孺子点头道:“将军来得不巧,先生今早便出门探友去了。”
诸葛均劝道:“天气已晚,不如明日再试。”
“顿时筹办质料!”诸葛亮将图纸塞给诸葛均,快步走向后堂:“换衣!”
回到庄前,孺子便急仓促迎出来,惊奇道:“二位仆人怎得一日便回?”
“这木犁未免太粗笨了些。”刘琦看了一阵,点头感喟。
“元直带路?”诸葛亮眉头微皱,不悦道:“徐庶欲以我为享祭之捐躯乎?”
这把木犁摆在门口,明显是为了便利其别人来仿造,必是诸葛亮的对劲之作,竟被刘琦说得如此不堪?
“这是……”诸葛亮正淡但是笑,俄然神采微变,目光定格在草图之上。
竟在本身身上擦了擦手,拿过图纸细心旁观,上面的那首诗龙飞凤舞,与水镜山庄见到的笔迹同出一人。
很快纸笔摆上,刘琦画了一幅曲辕犁的草图,边先容道:“将此处改成三角状,前端以铁环连接,便利掌控方向……”
刘琦画完,看起来像一个根号,只用手柄和曲辕,中间用横木连接,直接减去木床那一大截,非常简练。
“兄长,你再看看这幅图。”诸葛均将纸笺拿过来。
很快诸葛亮便换了一身粗布衣衫,青巾裹住头发,变得洁净利落,与方才的儒雅气质截然相反。
诸葛均愣了半晌,才号召孺子筹办,很快院子便摆上木床、斧凿锯推一应俱全。
“请到草堂稍作歇息!”孺子将信将疑,带着刘琦等人进了院子。
诸葛均心中迷惑,之前的四边犁架总有一边会变形或断裂,他们想了很多体例都没法改良,刘琦干脆直接减去一边,岂不是更轻易散架?
来至桥边上马,跨太小溪,穿越竹林,便到茅庐跟前,刘琦亲身上前轻叩柴门。
“将军也懂耕耘?”那孺子一脸不平气,微扬着下巴看向刘琦。
刘琦走畴昔看了看,地垄非常整齐,一条条田垄笔挺如线,逼迫症看了也会堕泪。
诸葛均有些不信:“偷工减料反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