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汉中变故[第2页/共2页]
洛川听闻庞统之言,心中思路翻涌。他深知此次入蜀对于刘备个人而言是运气攸关的一步。
法正进言,称刘备素有英名,且其军在荆州疗摄生息以后颇具战力,可邀刘备带兵前来汉中平叛,如此一来,既能解汉中燃眉之急,又可借助刘备之力抵抗曹操南下。
曹操此番来攻,其势汹汹,汉中岌岌可危。动静传至益州,刘璋闻之大惊失容,内心惶惑不安。
孙权终是长叹一声:“罢了,就依子敬之言,且信他刘备一回。传令下去,将南郡借给刘备。”
刘备心中暗自纳罕,不由对其盛名之下的实在才学产生了思疑,只觉此人恐怕是名不副实。
刘璋告急调集群臣商讨对策,其间世人争辩不休,莫衷一是。
刘备在荆州接获刘璋求援讯息,遂调集众将商讨。营帐当中,氛围凝重。诸将皆深知此事干系严峻,稍有差池,便能够堕入万劫不复之境。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采平静:“子敬兄,你我皆知,现在曹操势大,若孙刘不联手,恐难以对抗。刘备公素有仁德,借南郡只为暂渡难关,待取下益州,便马上偿还,绝无虚言。且南郡于江东此时是险地,于我刘备军倒是可图之机,若得南郡,我军便可北拒曹操,东援江东,此乃共赢之策。”
刘备虽言语间表示得非常尊敬,然所安排之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长史,远不及赐与诸葛亮的智囊中郎将那般显要权重。
孙权让鲁肃担负东吴多数督是无法之举,周瑜不测病逝,攻取益州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刘备久闻庞统“凤雏”之名,传闻中此人智谋不凡,与诸葛亮不相高低,本觉得是器宇轩昂、风采翩翩之士,待亲目睹时,却不由大失所望。
诸葛亮点头:“子敬兄大义,亮静候佳音。”
孙权让鲁肃为多数督,这鲁肃一贯主张联刘抗曹,且行事妥当,此安排意味着东吴短期内已放弃进取益州之大志。
刘备初得南郡,将治所迁至江陵城后,广纳贤才之讯不胫而走。一日,庞统前来毛遂自荐。
鲁肃接信后,眉头微皱,堕入深思。此时,曹操雄师压境,将打击锋芒转向合肥,江东局势骤紧。
南郡之地,处于刘备与曹操权势的奥妙包抄当中,如同夹心之肉,守之艰巨。
若能速战持久,便可制止夜长梦多。他深知刘璋若从张松的函件里洞悉刘备实在企图,必定会尽力防备,如此一来,篡夺益州之路将波折丛生,艰巨万分。
刘备手抚髯毛,深思不语,心中衡量利弊。一方面,刘璋求援,若趁机夺其地盘,恐有损本身仁义之名;另一方面,庞统与洛川之言亦不无事理,益州之地对其雄图霸业极具引诱。
只见庞统其貌不扬,穿着朴实,身材矮小且面庞略显浑厚,全然不见那种卓然超群的风韵。
鲁肃返回江东,面见孙权,胪陈与诸葛亮会晤之事及借南郡之利弊。孙权踱步于室,面色凝重。
数今后,江东一艘划子趁着夜色悄悄驶向荆州。鲁肃身着便服,悄悄登岸,与前来策应的诸葛亮会晤。二人相视而笑,虽各为其主,但现在为大局计,需坦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