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典韦[第1页/共5页]
“噢?”
“赶着车去邻国的都城,登门杀人,竟有如此胆壮?”己吾、襄邑属陈留郡,睢阳是梁国的都城,两郡(国)交界(今皆属商丘)。
他又看了几份画像,与前边皆大同小异,没了细看的心机,大抵扫了一眼,欲待走时,又扭转头,指着倒数第二排的一个:“典韦?”
回身回院内时,荀贞瞥见挂在塾内墙上的通缉要犯画像,想起来一向没有细看过,本着做好本职的设法,挪步畴昔,细心旁观,想道:“许仲杀人逃亡,如果抓不住他,估计他的画像也会被挂在这里。”
说来也简朴,舒伯膺有个亲朋被人杀了,他的弟弟舒仲膺便为其报仇,厥后被发明了,和许仲的案子一样,“贼杀”应被正法,兄弟两人便“争死”,争着受刑。兄弟之间的和睦打动了郡守,免了他们的罪。事情传出后,“海内义之,觉得嘉话”。
第二个是南阳郡人,还是“盗杀”,不过不是案犯动的手,而是教唆“年幼”。
“‘高秋八玄月,白露变成霜’。这气候,就要冷起来了。”凉凉的晨风吹动荀贞的衣袍,他没感觉凉,反而精力一振。
黄竹拄着扫帚,站在荀贞的身边儿。两人一时都默不出声,悄悄地抚玩这大天然瑰丽的气象。
荀贞顿时了然。
黄忠说得有事理,荀贞也同意,但仍不由扼腕感喟,说道:“可惜,可惜!”
黄忠凑畴昔,很快找到了一个,指着说道:“此人算一个。”
“何顒。”
这也很普通,要不他后代会只闻典韦之名,浑不知许仲何人?
他为人豪放,振穷济急,不怕伤害,布施同类,救了很多人。遭到毒害的党人因为他和袁绍等人的帮忙,“全免者甚众”,在豫州、荆州的名声极大。
“劫走父亲?”
荀贞晓得典韦这小我,也晓得他很勇武,不过对他的体味只范围在小说,他看书一贯不太重视细节、只重视情节故事的,以是对此一段故事倒是全然不知,听完了,吃惊不已,忍不住假想当时的场景,自忖若换了自家,定无此等胆量,不觉想道:“这得有泼天的胆量,才敢远赴百余里,杀人家中,震慑都城,不愧‘恶来’之称啊!”想起了许仲,又不由比较,“一个杀屠户於邻亭,一个杀故吏於邻国,行迹略像,但要比勇悍,许仲还是不如典韦。”
“荀君,这么早就起来了?”
荀贞点了点头,何顒为友报仇的事儿,他早听族人说过了。何顒有个朋友叫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得了沉痾。何顒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哀思地抽泣,非常不甘。何顒“感其义”,就帮他杀了仇敌。这时,虞伟高已经病故。何顒便割下他仇敌的头,放到他的墓前祭奠他。
黄忠持续说道:“何顒在太学里求过学,荀君天然是晓得他的,但荀君晓得他曾为友报仇么?”
“另一个能与典韦齐名的是谁?”
“杀了人后呢?”
黄忠答道:“荀君也知,决死凡是不在大赦的范围以内。”决死,即极刑。
何顒,字伯求,南阳人,虽是长辈,但郭林宗等诸前辈名流皆与之交好,在太学里很驰名誉。厥后党锢之祸,他因与李膺、陈蕃夙来和睦,受了连累,被寺人构陷,遂窜改姓名,投奔汝南。汝南的名流大师竞相与之靠近。袁绍非常敬慕他,暗里与他来往,结为驰驱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