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三国之仲氏太子 > 第66章 少年诸葛煞费苦心

第66章 少年诸葛煞费苦心[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袁耀在这里,必定会嗤笑:甚么拜礼,不就是过盘费吗?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怂货!

看着诸葛玄的神采,诸葛亮只能在心底深处埋下一声感喟。

诸葛玄点了点头,这实在也是他固然事前晓得豫章多强宗豪帅,却情愿来豫章当太守的启事。

如果有朝一日崭露锋芒,那必将是一代天纵之才横空出世也!

诸葛玄满脸遗憾,仿佛是为了上缭城和那十座粮仓的仆人没有姓诸葛,而姓了袁而感到可惜。

“如此,莫非我诸葛玄,此后只能屈事于这袁家小儿之下了吗?”

诸葛玄这下才想明白了题目的关头,不但一拍脑袋,满脸懊丧之色:“我如何把这茬忘了!”

实际上,在诸葛亮看来,袁耀这个战略完整不值一晒,顶多也就算其中策。

“世人皆有两性,一曰趋利,二曰避害。二者合一,我愿称此三分豫章之策为世之阳谋是也!”

“现在豫章强族,本公与朱皓各占一半。”

诸葛玄当真听着,不时点着头。这个侄子固然平时不问政事,但偶然候真要问起他,他又能对答如流。

或许是受袁耀作出了《豫章赋》的影响,诸葛亮对袁耀的印象一改前观。而他生性极其谨慎慎重,是以现在的他,对于袁耀的一举一动,核阅颇细。

“这祸乱之根,在于此地乃王化不及之地;因此处所乡里,皆被这些强宗大族们把持了。”

但是有的人能化古治今,有的人却得把大事理讲完了,才听明白。

在诸葛玄眼中,所谓强宗大姓,不过是大一点的乡野宗族权势,比起州郡朱门士族不值一提。

诸葛亮谨慎翼翼地巡查了一遍四周,确保四下无人后,这才开口:

“是故这一弊,就是分而治之之弊。”

“数百户至千余户的宗族,亦稀有十家。”

“现现在那袁耀袭破上缭,尽得彭氏赋税,确切是不消再为粮秣忧愁了!”

所谓分郡之策,自古有之。

“本来如此!”

“叔父现在尤记得,那上缭石城中耸峙着的那十座粮仓。观其大小,起码一仓可容万石之粮!”

你莫非就没发明,我说这么多,压根就没提过叔父你的名字吗?

诸葛亮大晕,合着我讲了那么多,你还没搞清楚本身的定位啊!

“此策虽善,但叔父觉得,不过是小儿之见!”

但面对有哺育之恩,又自视甚高的诸葛玄,诸葛亮却只能用心长篇大论,硬生生把此策拔高为上上之策、世之阳谋。

“不过那些强族大姓,就算明知此弊,但利字当前,亦会抢先恐后,呼应分郡。”

申明人家袁耀这个战略,有你没你都行得通啊!

但如果他晓得那每座粮仓内里,不是一万石而是两万石粮食,怕是现在脸上的神采会更都雅。

“以一郡之公府,面对这么多强宗大姓,天然难行教养之道。”

诸葛玄内心也清楚,本身这个侄子年纪虽小,但其才干远超凡人,只是脾气暖和内敛,为人藏锋敛颖,不露锋芒罢了。

“如此一来,一郡公府,只需教养治内十余家强族便可。并且三郡并立,若一郡有乱,则他郡朝夕可援。如此二十一县,可大定也!”

“豫章二十一县,数千户乃至万户的强宗大姓,足有十八家。”

这豫章郡,也是四百年前,汉朝分九江郡而设的。

你不适应时势,安放心心当三分之一的豫章之长,还要跳上不属于本身的舞台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