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平道人[第2页/共2页]
张角怔怔望着紫薇星,也不言语,只是目色却愈发深沉。
“取符灰和水服下,便可消弭伤病,增一二日之力,足以行至县中,支付两米”,张角对乡民叮咛道。
三民气中有所计算,便寻了片林地,找些枯木枝叶燃起篝火,倚树而歇,以待天明。
“术业有分,宝弟不擅此道,符水之事,又岂容草率”,张角摆手而绝。
“贤师恩重,万不敢忘”,饥苦乡民面有涕零之色,心中感激非常,纷繁拜谢。
“天青地明,阴浊阳青敕乎!”,张角左手翻动,掐出一个法诀,右手按指于眉间,只见一股青纹泛于双目当中。双目死力远眺,追望那四道流光。
“莫急,莫焦”,张角轻手扶起他,温言告慰一声,随即口鼻缓吸一息。
......................................
“二弟三弟且取出些符纸来”,张角对二人叮咛道。
“贤弟言之有理”,张角捻须而笑。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蒲月,帝崩,十六日,皇长孙(朱允炆)即天子位,葬帝于孝陵。
“叮铃,叮铃”,金属碰撞之声异化着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声动于静,却未突破夜之喧闹,好似铃声本属于此方六合普通。
“大哥脚程太速,总须等等我与二哥”,不远处又走来二人,着道袍,负青囊,手中八卦灯,满面怠倦。
“六合意,致天平。须谨守承平要义:得善应善,善自相称举;得恶应恶,恶自相从”,张角见状将乡民训导一番,乡民纷繁点头应是。
“多谢贤师”,世人闻言感激流涕,伏身拜道。
张宝,张梁二人见张宝面有怠倦之色,心中愁苦,懊悔跟从兄长已有几年,得张角亲授,却只得外相,不由悄悄自责。
三人也不睬乡民,径直疾步而去,张角居首,二人随后,奔出一里之余,寻了一处郊野,方才停下,双眸却从未曾分开帝星半晌。
张角闻言心下吃惊,举目视空,只见紫微星光芒暴涨,五色夺目,尤胜月华。太微,天市双护星则暗淡微小不已,远不如往昔之状。
符火燃了不敷半刻,余烬将熄,乡民乏弊之体已大大减轻,起家拜倒在张角身前,恩赞‘大良贤师’。
“角来迟矣”,一柄九节杖,一身素黄袍,那人面庞既慈且毅,稍带一丝怠倦,安稳超出草木石沙,向河滩边世人走来。
张宝闻言心下稍稳,转头竭力二人说道:“但愿多虑也,眼下还是寻觅新天子地点要紧”。
“咦”,张角心中发奇,只见青,黄,赤三道彩芒已消逝于夜空当中。只余一道白芒向东南而来,且光芒益盛,终究止于斗翼之间,构成一个光团,有淡紫色光晕逐步闪现光团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