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第3页/共4页]
虽说现在这帮人对严绍并没无形成甚么威胁,但比及威胁真的呈现那事情恐怕就晚了。何况任何一个君主恐怕都没法忍耐本身会被人掌控,并且还是被本身的部下掌控这类事情,别人不会,严绍当然也不会了…
这内里管亥到是一只跟从在严绍身边,是他最信赖的部将之一,至于武安国吗,则耐久担负守城的职务,在严绍帐下的武将内里处于第二流中比较开端的一个位置。
这么做对严绍百利而无一害,可对北海系呢?
既然如此,那么换个处所也就成了必定的事情。
本身就这么打压这群人,别说他们了,严绍本身都于心不忍,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体例就显得非常首要了,比如说眼下的这个别例…
别看现在这些人都只是一些浅显的小军官罢了,用不了几年就会生长到管亥他们的境地。现在管亥等人在北海系内里因为资格跟其他方面,在派系里的职位到是很高――――――可惜是高贵的高。
如果本身麾下呈现了一个派系,那当然没甚么,可如果这个派系的气力比其他任何派系都强的话,那事情就有些…
严绍的青州个人构成实在很奥妙,位于上层的文武将领内里出身于青州的只要太史慈跟管亥、武安国三小我罢了。剩下的如赵云、黄忠、甘宁、孙观、周仓、裴元绍等都是外郡的人,就连严绍的两个谋士也是如此,几近都是兖州的人。
只要将治地改换,那么严绍征兵的挑选工具也会渐渐窜改,不但会将征兵的方向从北海转移到全州,更要紧的是还能够有前提的减少对北海系兵马的依靠。
实则完整不是如许,严绍帐下兵马当中最强大的就是北海派系,是其他诸如黄巾系、锦帆系等等都没法对比的,这此中最大的启事就在于严绍是北海的郡守,汲引军马时起首汲引的也是北海出身的。
现在严绍帐下就是这么一个环境,大量的北海系军官在军中担负职务,这些人的职务将来只会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君主,很多事情必必要提早一步考虑,这此中当然也包含了这件事情。
或许是北海系的建立者都感觉这两小我都是比较粗暴的莽夫,没有需求真的解释清楚一些甚么,对两人只是处于一种操纵的姿势。或者说是一个用来招揽更多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