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董卓到洛阳[第5页/共6页]
金良笑道:“以文公之精益求精,必能摸索出更好的炼钢之法。”
黄琬却忿然道:“杨文先,安出如此目无君上之言?”
金良看郑浑的踌躇神态,便笑道:“文公之才,与乃兄分歧,何必舍己之长,而取己之短!”
就在金良雄师刚从小平津大营撤离,董卓那边的智囊李儒就看出洛阳城的空虚。对董卓说:“父亲,看金良此前的架式。往洛阳西门增兵数千,往皇宫增兵数千,往北门增兵数千,绝对有诈,他麾下并州人马才八千人,往那几个处所都增了兵,他本身还剩下多少兵马,金良向来私心自用,必然不会心甘甘心把兵马交给朝廷,孩儿料定金良明是增兵,暗是减兵。此前他不吝重金封赏统统部下,便是为了明天能够把这些军队带走,拥兵自重。孩儿敢说,洛阳城内必然戍守空虚,洛阳西门城头上的统领也绝非是金良的亲信。”
金良浅笑看着郑浑,待郑浑情感稳定下来,方才问道:“我听乃兄说你醉心家传锻造兵器之术,不知郑家铸兵之术有何特性?”
金良笑道:“炒钢之法工艺庞大。不轻易把握,百炼钢费工费时,只可用作锻造神兵利器。用来设备数万人马则力有未逮。”
卢植固然早故意机筹办,仍然按捺不住满腹的悲哀:“诸公,该如何是好?”
杨彪恍然觉悟。除了金良以外,在坐的其别人都是拥戴汉室的忠臣,若非太后情愿,他们这群人也不会分开洛阳前去邺城,他刚才那样说,模糊有诽谤太后的意义。遂闭嘴不言。
金良沉声道:“不但是炼钢之法,更有诸般兵器制造之法,比如连弩,比如投石车,比如火药,比如火油,这些都须文公为我主持。文公既无官职在身,不如入我幕府,为镇南将军麾下军器曹,卖力统统军器打造。”
李儒便笑道:“父亲还记得中平元年阿谁夏季,父亲设妙策逃过羌人包抄?”
世人尽皆大惊失容,唯有金良一脸平静,因为这个谍报是他先得知,皇家密探总使吴苋已经飞马传书过来,奉告了事情的颠末。
郑浑常常听到有人讽刺挖苦他身为世家公子却筹划轻贱工匠之术,是以,即便别品德很好,也向来没被举过孝廉,二十多岁了还是一介白身,跟年纪悄悄就官居中枢的哥哥郑泰比拟,他混得很不快意。俄然听到这么大的人物如此折节与他,他难以粉饰内心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