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金良面相[第4页/共9页]
说的是挺准的,但听起来却非常不当,站立在金良身后的典韦便暴跳如雷,想脱手制止司马徽胡说八道,金良忙把他喝止住,转而拱手向司马徽见礼:“水镜先生相人之术甚是神通,金良敬佩之至,金良之前确切如此,不过刚才听先生说‘第一眼’如此,不知先生可有第二眼之说?”
徐庶细细想了一下,神采大变:“董卓曾在西凉顶撞主帅张温,又回绝朝廷任命的少府、并州牧之职,回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并且他领五万乌合从西凉来洛阳,一起上招兵买马,竟然扩大到十万余众,若非心存异志,必不会如此行动,可叹朝廷诸公无可何如之,竟然坐看董卓尾大不掉。董卓既然心存异志,必然不甘屈就于袁隗、袁绍等人,袁氏兵力不敷,在洛阳无可何如董卓,便会出京来汇合关东诸侯,关东诸郡县多有袁氏的弟子故吏,袁绍若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到时候董卓与袁绍必有一战,而烽火不免就伸展到颍川,如同多年前的黄巾之乱。”
郭嘉遂跪伏在地:“郭嘉拜见主公,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情郭嘉也听到由金良在卢植和太前面前讲过的名言。在这里原样照用。
金良便执弟子礼道:“金良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平生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此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本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达,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金良突然被朝廷命为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经黄巾、黑山贼残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保举天下贤才,荆州但愿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郭嘉指着本身那一双清澈的眼睛:“既然主私有慧眼赏识我等英才。我等岂能没有慧眼识得明主?我察看主公言行绝非一日,从主公以勇猛冠绝并州之日我便开端存眷主公,当时只是以为主私有勇无谋,可主公一入洛阳城。便如同换了一小我,谋定后动,算无遗策,更兼目光弘远,能看破洛阳困局,主动避祸冀州,实在令郭嘉心折。主公之志,亦是郭嘉平生志愿,志同道合。互为君臣,理所该当。且主私有伯乐之才,识人之明无人能敌。能于微末之间查寻到我与元直这等豪门后辈,此知遇之恩,郭嘉敢不为主公效死。”
司马徽悄悄一笑,便让人如沐东风:“将军谈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老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晓得,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豪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睐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荡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来往一年不足。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戋戋一面,就知其人贤达。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目光,可谓时之伯乐。”
ps:大章节持续。大师帮手点击。感谢。
不等金良自谦,司马徽又细细察看了一下金良的边幅。
金良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青,遵循三国演义所述,不该该是一个垂老迈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下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当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