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洗脑教育[第3页/共5页]
金良看着堕入沉思的陆逊,嘴边闪现一股笑意,就是这模样。渐渐地影响陆逊,让他成为跟诸葛亮一样主张按捺世家的真正为国而不是为家谋好处的大丞相。
此次叛乱来势汹汹,这四个皇室成员是来金良府中避祸的,以是金府女仆人蔡琰也没有来得及做太多的安插,只是把客房稍作装潢,显得都丽堂皇一些,好衬得上皇家的气度。
金良眼里杀气腾腾道:“杀,必须杀,微臣之前心慈手软,一再谦让,谁知他们变本加厉,竟然攻打皇宫,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动不成姑息!”
金良决定了,他要公布一条法律,凡是没有在野战军队待过一年以上的人都不得授予任何官职,那些世家后辈妄图直接当官,那是想也白想,先去从戎去。
既然没法肃除,那就要学会与狼共舞。
这类独特的君臣干系困扰着全部魏晋南北朝,三国灭亡后。这类环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南北朝期间,对官员的出身之要求的确刻薄到了顶点,很多治国之才、善战之将,只因不是王谢望族的后代,就毕生难以获得汲引的机遇,比如南梁名将陈庆之就是如此。直到隋唐期间建立了科举轨制,这类征象才获得了必然程度的和缓,这也是隋唐之所以是划期间的巨大王朝的启事之一。
中立世家,指的是民愤不大、权势亦不敷以威胁皇权但就是跟中心军保持间隔既不靠近亦不敌对的世家,这类的世家大抵也只要非常之二罢了。
当然,世家之以是在东汉期间众多成灾,那是因为这个期间的文明教诲多数把握活着家手里,世家进而把握了宦途,晓得了世家的根底在那边,那么对于世家最有效的体例,便是全民教诲后的全民科举。
三国的君主,采取了分歧的体例来对待豪强地主,但都没能搞好皇权与豪强的冲突。
金良感到非常可惜,汗青上魏蜀吴三国在应对世家的威胁上,都没有非常胜利的案例可供鉴戒。
诸葛亮在汗青上也是如许做的,诸葛亮活着时,蜀国事三国内里吏治最廉洁、政治最腐败的,只是范围于地盘人丁不济,没法跟魏国对抗罢了,若不是根基国力差异太多,司马懿底子没法跟诸葛亮对抗。
即便是辫子王朝,若不是雍正强力打压贪婪文官世家豪强,强力推行士伸一体纳粮、一条鞭法,胡人真的会没有百年运的。对鞑子而言,真正的千古一帝、上天再给五百年的应当是雍正而不是康熙、乾隆,只可惜史还是那群无耻、卑鄙的文人官僚,以是有关雍正的傻一逼传说最多,这跟东汉的桓帝、灵帝以及大明的武宗、熹宗名声差是一样的事理,这四个天子无一不是摆荡了世家、文人统治的明智之君。
陆逊惊奇道:“主公,您要谢我甚么?!”
险恶世家呢,指的是跟中心军敌对、民愤极大、权势足以威胁皇权的世家,险恶世家这三点是占着一条都算得上是险恶世家,如汝南袁家、下邳陈家、弘农杨家都是,固然这些世家都要断根掉,但金良现在也不会跟他们全面开战,拉拢最多数人打击起码数人是屡试不爽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