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各州郡人口分布[第3页/共4页]
云中,2.6万
汉阳(冀、上邽、西县都在该郡)13万
河东,人丁57万
陇西(狄道、临洮都在该郡)人丁3万
会稽人丁48万,厥后吴又分出建安郡
江夏人丁26万
安宁3万
弘农夫口19万
越巂62万
巴郡(江州、阆中、涪陵都属该郡)108万
两汉期间汉朝的人丁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口赋(算钱)是国度的首要支出,户赋则指定为列侯、封君的支出。
太原20万
北地1.8万
广汉(绵竹、梓潼、葭萌都属该郡)50万,厥后刘备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阴平也是从广汉分置出来的。
东汉末年开端,中国进入了耐久分裂和战乱期间。黄河道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四周,无辜而死者不成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役,“墟邑无复行人”。除了战役中灭亡外,多量中原群众向相对安宁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群众多迁往益州。徐州一带群众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以南唯有皖城”。另有很多士大夫乃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很多是黄河道域迁来的士大夫。
下邳,人丁61万
玄菟4.3万
九真20万
渔阳43万
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的版籍,天下有户933.6665万,口4789.2413万。秦岭淮河以北人丁占3/5,以南占2/5。户数超越百万,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荆、扬、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他3州均在长江流域,其户数占天下的42.2%,口数占天下的37.26%。可见颠末端138年,南北人丁的漫衍起了明显窜改。
合浦8万
长沙,人丁105万
别的,另有很多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乃至去鲜卑境内。如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豫州
广阳(蓟,即北京,在该郡)28万
梁国,人丁43万
南阳(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阳)人丁243万
五原(九原也属五原)2.3万
公元140年(东汉永和五年)4915
与西汉末年人丁比拟,扬州增加了1/4,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此中增加最明显的南阳郡(南阳盆地),人丁从194万(尾数不计)增至244万,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资、潇水流域)从14万增至100万,长沙郡(湘、资水中下流流域)从23万增至105万,豫章郡(今江西省)从35万增至166万,巴郡(四川东部)从70万增至108万。可见南边人丁的增加除了北方人丁南移外,还因为本来中原王朝权势不及的地区深切开辟的成果。而黄河道域除了少数几个郡外洋,人丁遍及减少。而按照各处汇集到的质料,人丁数以下:
赵国人丁18万
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端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同时南边经济进一步获得开辟,人丁明显增加。
而更一步的阐发表白:若以亡蜀的人丁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三万口,蜀魏的比率约莫为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吴的人丁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若假定前述魏蜀人丁稳定(因史料考据完善,略以三国人丁零生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百分之五十六。三国期间总人丁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