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董卓认罪赴京师[第1页/共6页]
段煨是段颎的族人,段氏乃武威王谢,段煨读过些经籍,因为段颎的干系也传闻过一些朝中的轶事,笑对傅燮说道:“司马,我闻君师故太尉刘公昔为天子讲经,有次醉酒,天子问之,君师答曰:‘忧心如醉’,果有其事么?”
刘备确有笼络周澈之意,可他与周澈乃是初识,就像桓玄说的:周澈不太体味他的本性,他也一样还不体味周澈的为人,在如许一种环境下,他现在对周澈也只是有笼络之意罢了,还远没有到投奔的境地。不管如何说,起码邹靖与他同州,并且他又是卢植亲身安排进邹靖营中的,看在同州与卢植的面子上,邹靖固然没有才气让他高升,但平时待他还是很不错的。他虽不对劲近况,可却也不肯莽撞地改换门庭。如果冒然换个长吏,说不定会得不偿失。
“胜负乃兵家常事。君虽得胜于广宗,小挫罢了,此去京师,纵抵罪去官,以君之武功,想来很快就能复起。”
这几人是董卓亲信里的亲信,亲信中的亲信,向来是最得董卓信誉的。
皇甫嵩送董卓一是回报董卓的昨日相迎,二是看在与董卓同州人的情分上,既送走了他,也不消在营外多担搁了,领着诸将回到军中。
周澈再又扭头瞧了段煨一眼,暗自称奇,心道:“南容突然变脸,不包涵面地喝斥,我本觉得段煨会勃然大怒,却不料他竟诚心报歉。”段煨比傅燮年长很多,本年已四十多岁了,却肯低头向傅燮报歉,倒是涓滴也不像是一个骄横放肆的西凉悍将。
董卓来时大志万丈,想通过讨平张角使本身飞黄腾达,张角如许的“巨贼”两汉之未见,若能讨平之,朝廷论功行赏,少说也会拜为将军,封个侯,既得隽誉,又扶摇而上,分身其美,但是兵方交戈却就一战得胜,反成了待罪之人,这前后的落差不小,不过董卓久经疆场,出世入死,心机本质不错,倒还接受得住,起码从大要上看来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这件事恰是产生在傅燮拜入刘宽门下不久时,傅燮固然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但在闻得段煨此问后却变色不乐,怫然不悦,厉声说道:“刘公,吾师也,向弟子扣问师长的私事,这是无礼。你是下吏,却扣问公卿朱紫的私事,这不是为臣吏之道。段公,请慎言!”
董旻等人应诺。
次日,皇甫嵩集召诸将,送董卓离营。
这么多年了,周澈是第一个是如许看重他,又如许朴拙地祝贺他的人!涿县楼桑里家外的高大桑树又划过他的脑海,身上流淌着的太祖高天子的血脉又在提示他崇高的出身。贰心中想道:“是的,我现虽潜卧在渊,然只要我时候有备,夙夜不懈,迟早能一鸣冲天!”
周澈现为二千石的度辽将军,刘备是个白身,招揽刘备理所当然,固然有些冒昧,却不无礼。
被回绝一次还不敷?徐康、周涌面面相觑。
董卓自从张奂征讨并州,有功,被拜为郎中后,仰仗其勇猛善战,在随后的这近十年中官运亨通,先是被外放为广武令,继为蜀郡北部都尉,接着又被迁为西域戊己校尉,这已是执掌一方的初级将职了,因为犯了错误被夺职,但因其善战,很快就又被征拜为并州刺史,继为河东太守。纵观董卓的宦路过历是以军职为主,之前的河东太守看似文职,实则此两地或处边陲,或汉胡混居,平常还是以交战为主。比如董卓在河东太守任上时就曾前后“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能够说董卓是以武功起家,也是以武功一起升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