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王佐之才[第2页/共2页]
荀彧接着说道:“陛下,臣窃觉得,自光武天子推许儒学,养士一百余年,珍惜名节的士人固很多,但矫枉过正的弊端也渐深,清流、污流之分就是其一。这世上何尝有绝对的清,又何尝有绝对的浊?不过是标榜名声、相互吹嘘罢了。党同伐异,相互进犯,党锢是以起焉。”
“陛下血脉不明,是因为陛下生母早故,大臣们知之甚少,又无亲戚搀扶。臣觉得陛下可改葬生母,配先帝陵,追赠皇后位,再寻觅外亲,列之朝廷。则天下人天然晓得陛下乃先帝血脉,源流清楚,并非如谎言所说。”
天子转头看看伏完,伏完思考着,缓缓点头,感觉荀彧所言有事理。董卓死了快一年了,牛辅等人在河东也没有轻举妄动,韩遂、马腾升官后也很安份,固然还没有退出关中,但是只要不逼他们,应当不至于俄然翻脸。
荀彧见天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定力,也暗自欣喜。“陛下与弘农王同出先帝,弘农王本是天子,为董卓所害,天下报酬之饮泣者甚多。陛下宜以帝礼改葬弘农王,并优抚其妃唐姬。唐姬曾在宫中,深知陛下,有她为陛下作证,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一提到弘农王,一向很沉稳的天子眼圈红了,落下泪来。他和刘辩固然不是一母所生,又有帝位之争,但那都是被人操纵,他们兄弟之间干系极好。刘辩固然不是帝王之才,对他这个弟弟却极是和睦。当初宫中火起,他们兄弟俩逃出皇宫时,刘辩一向拉着他。至于唐姬,他印象也非常深切,那是一个看似荏弱,却脾气刚烈的女子,即便刘辩流浪,她也不离不弃。
“唯!”荀彧躬身领命。
伏完面红耳赤,不敢再置一辞。荀彧不但见地过人,对儒家典范一样熟谙,他底子说不过他。
“弘农王薨后,她回到颍川故乡。其父逼其再醮,她誓死不从。”
天子却深表附和。当此危难之际,只靠那些博通典范的墨客是不可的,他们甚么忙也帮不上,伏完就是典范,家传尚书四百年,又是尚公主的贵戚,危难之时却无一丝用处。要想安定天下,复兴大汉,要靠荀彧如许的读书人,要靠皇甫嵩那样的名将,要靠各种有实干才气的仁人志士,还抱着那些清流污流、关东关西的陈腐看法只会自取灭亡。
天子不安的捏了捏手指。他现在最大的倚仗就是天子之位,最大的但愿就是天下人犹有思汉之心,文臣武将中的忠臣义士,如果他的血脉是个疑问,这个上风就荡然无存了。这并不是荀彧危言耸听,袁绍一向宣称他并非先帝子嗣,是董卓所立,以是才会有拥立刘虞为帝的打算。幸亏刘虞忠于朝廷,严词回绝,不然天下就有两个天子了,而他倒是不得民气的阿谁。
“陛下,臣深知陛下是先帝的血脉,但对此有狐疑者甚众,又有人从中勾引,朝廷却一向未有表示,坐视谎言漫衍,民气动摇,不知朝廷正朔地点,这才是朝廷亲信之患,陛下不成不察。”